產業集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主線條把某個產業集聚在一起,從而形成規模效應,這裏的規模不僅是指產業本身的規模,還包含該產業鏈條上供應商、客戶、以及相關配套,通過“集聚”效應達到產業升級如產能提升、成本降低、銷售溢價等效應。

衣食住行中的“衣”作爲人類自從邁入文明社會後的必需品剛需品之一,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直佔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創造着巨大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在中國,一方面,中國式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消費市場之一。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在紡織服裝行業進行循環經濟的探索和創新,不僅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治理,對整個行業的產業升級,有着重要積極的意義。

以膜產品爲核心,水務處理起家的中信環境技術用“環保+”串起紡織服裝行業的印染版塊,通過六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多地成功打造印染產業集聚區,助推多地紡織行業產業升級,實現“綠水青山走進每一座城市”的企業理念。

在汕頭潮南區,中信環境技術潮南紡織印染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成功運營,給印染行業樹立了全新典範,成功探索創造了紡織印染行業產業升級新模式。圍繞印染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以“環保+”爲主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不僅助力練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在提升當地支柱產業的結構升級方面,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應。日前,該園區已被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納入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園區試點名單。近日,經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組織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河海大學等單位的多名行業內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六位一體’循環經濟產業治理模式在印染行業的應用”項目進行了審覈評價,一致認定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1年1月3日還成功通過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驗收,被評爲“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

信息顯示,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總投資約43.26億元,爲PPP項目。近幾年,環保行業衆多企業爲PPP項目所拖累,而該項目的成功,則堪稱PPP項目標杆典範。下面,國際環保在線帶你解密該項目。

一、需求強勁

練江流域的污染問題受到高層重視,2016年11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將練江流域污染問題作爲督察重點,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汕頭時稱“練江的問題不解決,督察組會盯下去的。”然而到2018年6月,在第一輪環保督察整改情況“回頭看”時,他時隔一年半再次來到練江,然而眼前的場景讓他“震驚”。 甚至當時生態環境部發文批評汕頭市時標題使用了“震驚”一詞——《治污光說不練,問題依然如故 汕頭市對督察整改的漠視程度令人震驚》

高層的重視給練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注入強勁力量,作爲受考覈方,汕頭市委市政府有着強烈意願改善練江流域生態問題。這關係到民生福祉也關係到政府聲譽,汕頭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沿練江流域污染源問題。而汕頭潮南區,以紡織印染爲支柱產業的轄區,對轄區內紡織印染行業的“污染”問題,加倍重視。

作爲企業方,在環保政策寬鬆的時候,自然是能省則省,在環保投入模塊很難做到做到自覺投入加大環保設施,做到達標排放。在沒有產業園區的狀態下,監管難度大,監管部門也很難做到有效的全面監管,直至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未入園企業全面關停政策,不入園,無法生產。強需求,體現在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

二、付費邏輯清晰

誰污染,誰擔責,誰受益,誰付費。在工業生產領域,這樣的邏輯非常容易令人接受,這與鄉村污水處理環保項目相比,有着天然的優勢。日前,有不少採用PPP模式的鄉村污水處理項目就是因爲付費邏輯的問題擱淺或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企業作爲市場經濟的主體,環保服務是企業進行正常生產的必要條件,企業對爲環保服務付費,極易接受。

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潮南循環經濟園項目以服務企業綠色生產爲目標,生態環境治理爲導向,構建印染生產、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熱電聯產、固廢處置、集中供水“六位一體”循環經濟產業治理模式,利用先進處理技術實現園區污水達標排放的同時,實現廢物園區內閉環利用,提升資源利用率,節約資源能源,促進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該園區的投產,爲治理練江流域污染作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該園區先進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支持當地支柱產業——紡織印染業的轉型升級,對當地的人口就業、經濟發展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形成政府、入園企業、業主、人民羣衆多方獲益的良好局面。

四、可複製模式帶來更長遠收益

中信環境技術潮南循環經濟園,是中信環境技術團隊在積累大量項目經驗後,結合當地各項要素成功實施的經典項目。該項目自開建以來,就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項目的成功運營,更是爲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園區樹立了典範。中信環境技術也在河南安陽、湖南常寧多地進行模式複製,力圖將該模式複製到各地以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中信環境技術還通過參與各種論壇、峯會等形式,與更多同行交流“六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受到衆多同行的認可。讓該模式給更多地區、更多行業提供經驗參考,爲中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貢獻中信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