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再度拉开战幕,因为去年被憋住的观影热情在今年得到释放,所以预售情况全线火爆,花了六年时间培养市场的《唐探3》遥遥领先,贾玲拉上半个朋友圈打造的《你好,李焕英》紧随其后,然后是战斗型导演路阳的新作《刺杀小说家》,后面《侍神令》《人潮汹涌》各自都有固定受众群,有机会靠口碑翻盘。

在往下看,比较有趣的是今年有两部动画片上映,一部是已经连续七次在春节档细分市场,全家欢动画片战场上独领风骚的《熊出没》,从几千万票房一路高歌,上一部已经达到票房7亿加,足以说明其票房号召力。另一部看起来则有点悬了,是追光动画继《小门神》《白蛇:缘起》之后又一力作,赵霁导演的动画片《新封神:哪吒重生》。

截止2月8日,这部动画的预售只有1600多万,在同档影片中垫底,前三天排片占比都不足5%,让逆风翻盘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茫。

那么,为什么同题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够轰下46亿票房,而现在卡司档期都更好的《新封神:哪吒重生》毫无战斗力呢?是因为同档期对手太强了吗?显然不是的。

其实,此哪吒为何不如彼哪吒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哪吒重生》搞错了方向。

两年前《魔童降世》是一部继承了封神原版精神的创新国漫,贵不在创新,而是继承。论视听论场面,好莱坞能打的动画太多了,这部影片是抓住了神话传说中哪吒最核心的魅力——反叛,是不管身份高低,坏孩子也有春天的自由奔放,是独具东方神话美学的狂狷不羁。

所以,《魔童降世》一经推出,就点燃了观众对神话的爱,对国漫的希望。

《新封神:哪吒重生》创作理念截然相反,是挂着创新的幌子,以神话为标签,实质卖的是欧美的朋克机车文化,超级英雄的世界观,说得更难听点,就是把哪吒变成网红脸,迎合所谓的时尚和潮流。

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抱着西瓜捡芝麻,没搞清孰轻孰重,效果当然也就不好了,毕竟,传统的档期,你让哪吒穿着皮衣皮裤说英文推销牛排和火鸡,感觉都是怪怪的。

并不是说创新不对,老戏不能新唱,但是当下的动画创作者必须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加工和改良的,有些东西则是不能碰的红线。

改编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假如《哪吒重生》里面减少一点神话的内容,不要和封神榜和哪吒绑那么紧,或许是一部不错的动画片,但是现在它太用力的想拍出一部小鲜肉欧巴版的狗血赚钱戏了,人物满满的锥子脸滤镜味,审美让人不敢恭维,故事也比较薄弱,就是把封神的故事换个架空的世界重演一遍,严格点说,这不仅不算创新,而是手法拙劣的东施效颦。

打个比方,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向命运宣战的哪吒,那么《新封神:哪吒重生》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整容失败的三线小网红在兜售廉价的化妆品。

大年初一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回去看这样一部“创新”的电影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