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民間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在我國古代,綠豆湯和西瓜是夏至最受歡迎的食物,但大家都很好奇,古人只有綠豆湯和西瓜兩種解暑食物嗎?其實,古代也有更好避暑神器“冰淇淋”,相比之下,它的顏值要比當代的冷飲更佳,據說味道也很不錯,古代的冰淇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正式揭祕古代“冰淇淋”前,我們還需瞭解一下唐章懷太子墓,它是唐高宗次子李賢與妃房氏的合葬墓,雖然古墓已被盜墓賊盜竊,依舊出土很多珍貴物品,比如:武士俑、鎮墓獸、大型文吏等,但最引人注目的物品,是古墓內的壁畫。

唐章懷太子墓內的壁畫,大多數都圍繞着出行、儀仗、歌舞以及宮廷侍女、陪臣等,通過觀察墓內的壁畫,我們可以感受到唐代濃厚的宮廷生活氣息,比如:“仕女圖”。

“仕女圖”位於唐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側,壁畫共有六位人物,她們體態典雅多姿,衣裙呈現橙色和黃色。在染料稀缺的古代,明豔的染料只會給達官貴人使用,正因如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六位仕女是爲皇室成員服務的人員。

我們可以看到壁畫內有兩位仕女手捧精美的盆栽,但經過研究後,考古工作人員卻給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仕女手捧的東西並不是盆栽,而是“酥山”。

“酥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喫的冰淇淋,在唐、宋、元時期特別流行,按照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專家考證,酥山的最底層應該是冰,上面覆蓋的東西是“酥油”,將酥油加熱到接近融化時,會呈現出一種非常柔軟的狀態,然後在酥中加入蜜糖,並在容器上一邊淋一邊做出造型,最終會淋成山的造型,製作結束後,仕女們會將其放入冰窖內冷凍。

在要食用前,爲讓“酥山”變得更加美觀,古人還會插上花朵、彩樹等裝飾品,所以專家們看到“仕女圖”,他們首先認爲仕女手捧的是盆栽,其實它就是美化後的“酥山”,因爲古代的條件有限,所以想要在夏天喫到酥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好看的食物不一定會好喫,古代的“酥山”真的好喫嗎?“酥山”製作的原材料“酥油”,與我們今天的奶油口感相似,它也是一種乳製品,是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的。

唐朝非常富庶和繁華,但並不是想喫什麼都可以喫到,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爲“酥”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除了味道不錯外,酥的營養價值還非常高。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除了用來製作“酥山”的白酥外,當時的人們還用“貴妃紅”和“眉黛青”染出紅色或綠色的“酥山”,讓選擇變得更多樣性,口感變得更佳。

專家們根據配方曾嘗試配置出古代的“酥山”,製作完成後,他們竟發現味道真的很不錯,會讓人有種喫了還想再喫的衝動。

在食用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時,很多人都認爲冰淇淋是外國傳來的食物,但事實並不是如此,早在一千年前,“酥山”就已經出現了,並且被人們所接受,成爲解暑神器。

看到“仕女圖”中,製作精美的“酥山”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唐朝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大唐之說以成爲大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肯於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並將其借鑑消化,成爲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好”東西,而且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做到最佳,只有這樣國家纔會強大,百姓的生活纔會更加美好。

各位讀者,看到“仕女圖”中的古代冰淇淋,你想嘗一嘗它的味道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