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苍龙级潜艇在高知县足摺岬近海与一艘重达数万吨的商船发生意外碰撞事件,撞坏了升降舵和通讯天线,几乎成了年度军事笑话。但是仔细审视下,此事很明显并不像是单纯的“交通事故”,而更像是一次“演习失误”。

众所周知,潜艇,特别是常规潜艇在水下作战时完全依靠其隐蔽性与一切潜在对手周旋,因此常规潜艇甚至在和平时期都极少打开主动声呐进行精确探测,而更多只用被动声呐进行静默式侦查。与主动声呐不同,被动声呐并不发出声波,因此没有暴露自身的危险,但也对噪音低于环境噪音的目标难以察觉,也无法对别处噪音源进行足够精确的测距。但是在仅开启被动声呐的情况下,只要能和货船这类第三方噪音源混杂在一起,便能完美地实现“隐身”。而事发时的种种迹象表明,苍龙级潜艇当时正在演练这一战术。

首先,即使潜艇没有开启主动声呐,也没有在潜望镜深度升起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仅万吨货轮巨大的噪音就足够令潜艇感知它的存在方位和大致距离了。因此排除被动声呐故障且艇长玩忽职守等小概率事件,很显然苍龙级潜艇时发现飞船清楚自己正处在这艘大型货轮下方,并且可以通过潜深和被动声呐推测距离。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静音巡航速度不到5节的常规动力潜艇,想要跟上货轮10节以上的巡航速度,就必然要在水下加大马力提速。虽然提速后产生的噪音可以被货轮噪音掩盖,但是即使对于AIP潜艇而言,在潜航时加速依然会严重消耗电力,一般也只是在抢占攻击阵位或者规避敌方攻击时才会选择加速。因此苍龙级当时要么是在试图规避其它国家潜艇的跟踪,要么是在进行一次高难度模拟攻击演练。考虑到事发地距离日本很近,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前者的可能。可以确定,当时苍龙级就是在进行一次对敌方舰艇的偷袭演练。

考虑到事发时苍龙级潜深很浅,因此可以断定,它当时演练的假想敌,是拥有完善多维度反潜力量的大型水面舰艇,极有可能是航空母舰。只不过由于艇长的误判或者舵手的失误导致潜艇围壳撞上了货轮,这才酿成了笑话。

从此事的结果看,这类战术确实相当危险,且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部队也并未熟练掌握这一战术(或者苍龙级潜艇本身硬件存在缺陷),要知道,日本在二战时就曾经利用潜艇,击沉过美国的约克城号、胡蜂号两艘航母。如今的日本非常重视潜艇的作用,虽然日本没有核动力航母,但是以苍龙级为代表的大型常规潜艇,已经拥有接近核潜艇的完整侧舷声呐、排水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