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蒼龍級潛艇在高知縣足摺岬近海與一艘重達數萬噸的商船發生意外碰撞事件,撞壞了升降舵和通訊天線,幾乎成了年度軍事笑話。但是仔細審視下,此事很明顯並不像是單純的“交通事故”,而更像是一次“演習失誤”。

衆所周知,潛艇,特別是常規潛艇在水下作戰時完全依靠其隱蔽性與一切潛在對手周旋,因此常規潛艇甚至在和平時期都極少打開主動聲吶進行精確探測,而更多隻用被動聲吶進行靜默式偵查。與主動聲吶不同,被動聲吶並不發出聲波,因此沒有暴露自身的危險,但也對噪音低於環境噪音的目標難以察覺,也無法對別處噪音源進行足夠精確的測距。但是在僅開啓被動聲吶的情況下,只要能和貨船這類第三方噪音源混雜在一起,便能完美地實現“隱身”。而事發時的種種跡象表明,蒼龍級潛艇當時正在演練這一戰術。

首先,即使潛艇沒有開啓主動聲吶,也沒有在潛望鏡深度升起潛望鏡觀察海面情況,僅萬噸貨輪巨大的噪音就足夠令潛艇感知它的存在方位和大致距離了。因此排除被動聲吶故障且艇長翫忽職守等小概率事件,很顯然蒼龍級潛艇時發現飛船清楚自己正處在這艘大型貨輪下方,並且可以通過潛深和被動聲吶推測距離。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作爲靜音巡航速度不到5節的常規動力潛艇,想要跟上貨輪10節以上的巡航速度,就必然要在水下加大馬力提速。雖然提速後產生的噪音可以被貨輪噪音掩蓋,但是即使對於AIP潛艇而言,在潛航時加速依然會嚴重消耗電力,一般也只是在搶佔攻擊陣位或者規避敵方攻擊時纔會選擇加速。因此蒼龍級當時要麼是在試圖規避其它國家潛艇的跟蹤,要麼是在進行一次高難度模擬攻擊演練。考慮到事發地距離日本很近,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前者的可能。可以確定,當時蒼龍級就是在進行一次對敵方艦艇的偷襲演練。

考慮到事發時蒼龍級潛深很淺,因此可以斷定,它當時演練的假想敵,是擁有完善多維度反潛力量的大型水面艦艇,極有可能是航空母艦。只不過由於艇長的誤判或者舵手的失誤導致潛艇圍殼撞上了貨輪,這才釀成了笑話。

從此事的結果看,這類戰術確實相當危險,且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部隊也並未熟練掌握這一戰術(或者蒼龍級潛艇本身硬件存在缺陷),要知道,日本在二戰時就曾經利用潛艇,擊沉過美國的約克城號、胡蜂號兩艘航母。如今的日本非常重視潛艇的作用,雖然日本沒有核動力航母,但是以蒼龍級爲代表的大型常規潛艇,已經擁有接近核潛艇的完整側舷聲吶、排水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