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挑起了重擔,在東北抗日戰場上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抗擊日本侵略者,在長達數十年艱苦歲月的戰爭中英雄輩出,巾幗女英雄李敏便是其中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她身上匯聚了東北抗聯軍熾熱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的精神,至死不屈的豪情壯志。

抗聯路上的少年女先鋒

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大肆入侵中國東北地區,那時只有7歲的李敏毅然加入了抗日救國兒童團。這一舉動和她生活的背景有着密切的關係,李敏出生於黑龍江省的一個小村落,童年時期深受父親和兄長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吸收了零散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精神,更多的是來自於父親的思想教育,使小李敏銘記於心,矢志不渝,尚且年幼的她便成爲當時抗日聯軍軍隊中最小的女兵,成爲了一名英勇的抗聯戰士。

加入抗日救國兒童團的她,每天都在爲救國運動奔跑忙碌着,沒日沒夜的印刷傳單進行宣傳號召,爲了保證前線戰士的糧草供應,李敏也開始帶領大家參與募捐活動,她在募捐活動中她用樸實的語言和真情的表演打動了在場的父老鄉親,待其結束後,父老鄉親紛紛拿出積攢已久的糧食支援抗戰的英雄們,後來李敏所在的軍隊被日本兵襲擊,李敏與隊伍走散了,隨後她來到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後方密營,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感謝一人那就是交通員李升,在李升的幫助下李敏才能留在部隊,就這樣一位少年女英雄的光輝歲月正式開始了。

抗聯戰爭中快速成長的女將士

李敏在艱苦的戰爭中接受鮮血的洗禮,迅速成爲一名堅強的女戰士。在七七事變之後,日本軍隊更加慘無人道侵佔中華領土,此時的東北抗日聯軍正在遭受史無前例的極端考驗,衆所周知東北氣候惡劣,在那樣的惡劣的環境下對戰士們來說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儘管那時候的她們是十幾歲的少年,但是她們永遠記得自己是一位光榮的抗日聯軍戰士。不忘初心抗爭到底,至死不屈。

1938年11月在一場隨東北第六軍轉移的過程中,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在這次激烈的戰爭中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負責人徐光海和被服廠廠長裴成春爲戰而英勇獻身,李敏則僥倖藏身於雪坑躲過一劫,冰天雪地裏的李敏早已凍得全身麻木,在極其嚴寒的情況下,李敏克服艱難險阻最終找到了隊伍。在後來“大討伐”戰爭中李敏爲鼓舞戰士們的士氣不讓隊伍解散,她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面對敵人的炮火決不退縮,即使死也要戰死的戰場上。

李敏這一舉措震撼了在場的共產黨員白福厚,此時白福厚也站出來動員所有人爲勝利堅持抗戰到底。這樣以來更加堅定了李敏擁護共產黨的信念。身經百戰的李敏面對危險的到來總是從容不迫地去應對。經過戰爭的洗禮她早已變得波瀾不驚,在蘇聯境內李敏帶領女子空降兵訓練,一支勇敢的女子空降兵隊伍落地而生,她們迎着西伯利亞冷漠無情的大風毫不猶豫的一躍而下,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從未抱怨過一句因爲她們心中有着必勝的意志,這支隊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女子空降兵,李敏便以此身份堅持與敵人抗戰到底,經過數十年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曙光。

李敏爲抗戰勝利奉獻了她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一生戰功累累,戰爭時期的她浴血奮戰,和平年代的她不忘英雄使命,不忘初心,她故地重遊只爲再看一眼這一片片熱血灑過的土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