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剛剛趕跑了國民黨反動派,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整個中國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大搞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失敗,讓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也感到十分的難受,看到新生的紅色力量在中國蓬勃發展,他們也想千方百計的來干預。

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以朝鮮內戰爆發爲由頭,進攻朝鮮,侵犯亞洲。起初,北朝鮮人民軍對南朝鮮李承晚的部隊大舉進攻,戰果斐然,幾乎將戰線推到了海岸附近,然而美國爲首的西方聯合國軍參戰,戰局繼續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轉變。自仁川登陸後,美國一路將戰線打到了三八線。朝鮮金日成方面迫於巨大的壓力,向中國發出援兵請求。我軍也清晰地知曉戰爭的形勢,因爲一旦朝鮮再落入美軍手中,那麼中國肯定會受到很大威脅,甚至美國下一個軍事目標就會是中國。

對於美國的進犯,我軍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準備,最早在1949年1月時,我軍高層就預料過美軍進犯中國的可能性。畢竟當時國民黨敗局已定,美國爲了挽回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很有可能將主動派兵攻擊中國。但是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我軍實在無法預測敵軍從哪個方向進攻。因此在解放海南之後,我軍特地在河南附近駐紮了一個兵團。由於河南地處中原地區,交通是四通八達,一旦開戰的話,該兵團可通過鐵路運送往國內各個地區,再第一時間內抗擊敵人。此外,朝鮮內戰爆發後,我軍指揮官爲了應對有可能發生的戰鬥,將此部隊以及分散的各地的二十多萬解放軍運送到了東北地區,這也爲志願軍順利的入朝作戰打下了基礎。

至於帥位一職,一開始計劃將林彪作爲志願軍總司令。然而由於常年的作戰,身體多多少少有一些病痛,林彪以身體欠佳爲由放棄了這一司令的職位。思來想去之後,我軍選擇了一野司令員彭德懷同志作爲志願軍總司令,彭總司令也接受了這一請求。此時的彭司令還在西北地區大搞農業建設,接到指令後,他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工作,很快的時間內就飛赴東北進行指揮入朝作戰。

對於這場惡戰,彭司令也是感覺到壓力十分大,畢竟對面可是美軍,可以說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單兵作戰能力比國民黨軍都要強很多個級別,各種現代化武器裝備及戰術應有盡有。而且解放軍方面只有小米加步槍,物資後勤補助也很難和美國相比。不得不說林彪拒絕出戰,或許也有此方面的考慮。畢竟他戎馬一生,戰功無數。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指揮的四野將整個東北地區近百萬的國民黨軍打得落花流水。而美軍和國軍是天上地下的差別,他如果打不好的話,可能英明盡毀。

爲什麼選擇彭總司令,我軍高層也是有很深刻的考量。除去林彪等人的推辭外,還有其他的幾個原因。畢竟在全國四大野戰軍中,一野應該算是規模最小的一支,而且分佈在西北地區,地處內陸,經濟生活建設的緊迫性不算特別的優先。相比東部地區優先級靠後一些。

另一方面,彭總司令率隊打仗,其特點是勇猛過人。在抗日戰爭中,百團大戰就是彭司令所指揮的。在解放戰爭中,彭總又能粗中有細,以三萬解放軍打敗胡宗南二十五萬國民黨軍。所以這種大場面來說,彭總司令是完全能夠駕馭的。

彭司令率領志願軍前往朝鮮後,果然沒有辜負全中國軍民的期待。在兩年多的時間裏,與美軍打了非常多的戰鬥,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終於在1953年,美軍節節敗退,實在無力支撐,只得主動議和。這場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威風,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國家,西方列強再也不敢輕視中國,給中國提供了非常穩定的和平環境,中國自此迎來了長時間的和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