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陝西寶雞,古稱陳倉,關中平原最西端的城市,八百里秦川起點,從這裏向東三百多公里到渭南市境內的潼關,即爲關中。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沖刷出的關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渭河在潼關匯入黃河。黃河在潼關拐了一個90度的彎,東出潼關,黃河以南是河南省,黃河以東、以北是山西省,再往東不到五十公里就是函谷關,古代的關中範圍一直延伸到函谷關,甚至再往東。

這裏便是潼關,自古以來既是軍事要塞,也是黃河上重要的渡口之一,遠處有兩座橋,分別是黃河風陵渡公路大橋和鐵路橋,風陵渡也是渡口,和潼關渡口距離很近,歷史上風陵渡和潼關都發生過很多重大事件。

這是位於潼關渭河南岸的一塊界碑,上面的字是“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起點”,是沿渭河修建的一條公路,叫濱河路,由此延伸到最西端的寶雞峽水利樞紐,連接了渭南、西安、咸陽、寶雞四座城市。這條路是自行車愛好者最喜歡的,每天騎行一兩百公里,既鍛鍊身體,還能欣賞關中平原的美景,一舉多得。

我也是騎行愛好者,不過我騎的是摩托車,每年都會沿濱河路騎好幾個來回,神清氣爽。關中平原由東向西的路有好幾條,高速、中線、南線、北線,還有關中環線,這幾條路我都走過,最舒服的還是濱河路,車少,人少,從來不堵車,邊走邊看風景,美得很。

車少主要原因是濱河路限高2.2米,所以只有小轎車、麪包車之類的小型車可以上路行駛,貨車是走不了的。另外幾條路像國道、環線等大貨車特別多,路況也不是很好,所以自駕遊玩、騎行的朋友選擇濱河路是最佳的。

濱河路上有很多造型別致的小橋,都是渭河支流上的,每一座都很有特色,我每次經過都會拍張照。經常騎行全國各地,欣賞不同風格的橋是我騎行路上的趣事之一,橋也是路上的風景。

進入西安範圍,渭河在西安的北部,濱河路離市中心還有近二十公里,西安東郊有兩條渭河支流,滻河和灞河,是古長安最重要的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西安最早居住的人類就在滻河邊繁衍生息,那裏叫半坡,發掘出的人類活動遺址叫半坡遺址,現在是半坡博物館,裏面保留了遺址發掘的原始狀態,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的生活方式。

滻河與灞河之間建成了滻灞新區,有規模較大的生態公園和住宅小區,我當年在西安上學的時候那裏還是菜地和灘地,如今滻灞是西安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過了西安再往西,進入著名的獼猴桃之鄉眉縣,眉縣古稱郿縣,背靠秦嶺,面向渭河,自然環境優越,非常適合種植獼猴桃、櫻桃、草莓等水果,獼猴桃是眉縣的主要產業,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認證。眉縣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地方,諸葛亮兵敗病逝的五丈原就在眉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戰神白起就是眉縣人。

眉縣再向西五十公里,就進入寶雞市,人傑地靈的古陳倉,前段時間剛剛有個喜訊就是原來的鳳翔縣現在成了鳳翔區,寶雞的發展更上一層樓。鳳翔古稱雍城,曾作了秦國三百多年的國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小喫、民俗更是一絕。

關中平原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值得細細品味,這個春節可以沿着渭河出發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