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聽信西方媒體,真的是看不到中國全貌的。”發出如此感慨的,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十年的美國小夥王德中(原名Cyrus Janssen)。在《北京週報》(Beijing Review)推特賬戶9日發佈的一段視頻中,他講述了自己從中國返美時的一段經歷。而當時他的美國友人令人大跌眼鏡的問題,把他給“整懵了”。

“你從中國回來,一定感覺美國很贊吧。畢竟這裏有溫暖的牀和空調,還有不錯的餐廳。”當王德中還在高爾夫行業時,有次他被自己的授課老師這樣問道。對此王德中顯得頗爲無奈,他說:“我心想,你知道這些中國都有吧......而他的想法就是那樣。”

這還沒完,他的老師繼續補充道,“我非常敬佩你對高爾夫事業的熱情,你寧願生活在中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甘願放棄在美國的一切。”

這回,王德中被徹底“整懵了”:“我當時的反應是,我住在上海,這是個非常不錯的城市,它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城市啊,生活質量相當高。”

在王德中看來,這在美國並不是個別現象:“讓我特別不能理解的是,(在美國)很多人對中國的看法很負面,他們中的大多數從沒去過中國。他們的想法全部來自西方媒體。很不幸,這讓人產生了誤解。”

“我跟很多人講這些他們都理解不了,真的就是聽不懂。”他補充道,“如果只是聽信西方媒體,真的是看不到中國全貌的。”

王德中還在推特上轉發了這一段視頻,並附文寫道,“當今許多人對中國的看法仍基於陳腐的觀念,缺乏對中國的基本認識。”

其實這也不是王德中第一次爲中國“仗義執言”了。去年8月,他就因炮轟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反華言論而在Youtube上走紅。此後,他在加拿大湯姆遜大學發表的演講再次引發熱議。他在演講中強調,世界上很多人對中國的“恐懼”都源於“不瞭解”,他們忙着批評中國,卻對中國一無所知。

王德中推特個人介紹

他在自己的Youtube欄目中寫道,“許多人不瞭解中國,不知道中國在讓世界更好的過程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他也在推特介紹中表示,“中國是世界新聞的頭條”,“我希望幫助人們瞭解中國”。

王德中在視頻中的吐槽,也引發了一些美國網友的共鳴。

“從中國回來的美國人都想知道,他們交的稅去哪了?(中國有)超級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高速鐵路、地鐵和完善的安保,爲什麼我們的社會沒用上這些高科技?”

“享有特權的西方人不願抱有開放的態度,這可是個大問題。在過去他們就被洗腦了。”

延伸閱讀: 在中國生活15年的美國小哥:認識中國就像剝洋蔥……

認識中國就像剝洋蔥,神祕而有趣

38歲的Erik來自美國密歇根州,在中國生活了15個年頭,高中時他就夢想成爲一名戰地記者,大學期間,他得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

Erik:來到中國後,我意識到這個國家神祕而有趣,像洋蔥,你剝下一層以爲對它瞭解了一些,但是馬上就有另一層,一層一層,即使你花一輩子,也瞭解不完。

從悲痛走向光明,很少有國家能做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地震發生後,Erik先後15次進入震區,時間跨度從2008年到2013年。

Erik:震區與我見過的任何地方都不一樣。一開始去,我看到的是混亂的秩序和人們緊張的神情。但最後一次去的時候我看到了重建的家園。當地的居民說汶川重建可能需要10年或者更長時間,但我們看到,不到5年時間重建和恢復就完成了,重建的房屋和社區設施比地震前更先進更完善,汶川從一個充滿悲劇的地方逐漸復甦,然後充滿希望和光明,我認爲很少有國家能在這樣一場巨大災難的恢復中取得如此成就。

短時間內政府完成的重建讓Erik感到震撼,更讓他震撼的是,人們在災難面前散發出的精神力量。57歲的王志航在地震後一直照顧140名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孩子;國際殘聯組織志願者蔡盛在綿竹工作結束後,留下來創辦自己的非營利組織,和地震中致殘的人成爲家人朋友……在汶川報道時,Erik還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志願團隊,爲災區做各種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

她用一根鞭子向我表示感謝

2011年,一位來自青海的校長跟Erik說,他們學校沒有通電,但兩塊太陽能板,大約一萬塊錢,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問Erik能否幫助他們,Erik當場表示同意。

Erik:目睹了汶川的變化之後,我真的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如果你買一塊太陽能板就能讓成百上千的孩子們看到光亮,那我想我要做這件事情。

2011年7月,經歷飛機、火車、崎嶇的高原山路,Erik來到了青海省曲麻萊縣葉格鄉,在那裏,他看到將近80個孩子擠在7頂帳篷裏。當Erik和當地的老師一起裝好太陽能板,把電線跟電池連接起來,光明第一次來到了孩子們的帳篷裏,所有的孩子們都歡呼起來。

之後,他爲分佈在玉樹曲麻萊縣的幾乎所有學校安裝了太陽能板,爲數千名孩子的教室和宿舍帶去了電力。

Erik:我們在一所學校裝太陽能板,一個女孩走到我面前,她拿出自己做的一根鞭子給我,她說我沒有別的東西可以給你,只能用這根鞭子表示我的感謝,那一刻我很觸動。

發生在青海的變化讓人難以置信

從2011年到2019年,Erik和他的志願團隊多次往返於北京和青海,鉅變悄然發生。最初Erik需要拿出至少兩週的時間才能完成要做的事情,漸漸地,他發現處理同樣工作量所需的時間縮短了。

Erik:原先從玉樹市中心到葉格需要12個小時,道路崎嶇不平,2019年我們再過去的時候,3個小時就能到,道路平坦開闊,交通很方便。這幾年發生在青海的變化讓人難以置信。

從2013年開始,中國逐漸在全國開展實施精準扶貧計劃,青海省曲麻萊縣作爲三江發源地,更是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長期落後的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因此得以改變。

這不僅是中國的故事,還是人類的故事

成爲記者的十幾年,Erik走遍了中國大陸的每一個省份。原本想做戰地記者的他,成了中國扶貧事業的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2016年,33歲的Erik成爲“中國政府友誼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外國獲獎者,這是中國政府爲表彰外國專家在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而設立的最高獎項。

Erik:如果我不來中國,我絕對無法瞭解這些奇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8億人擺脫了貧困,這幾乎等同於整個歐洲的人口,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這是人類進步史上的偉大故事,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當我看到中國時常在媒體中被抹黑誤解時,我非常沮喪,這樣的報道非常不利於人們去了解中國,也使得各國間的合作變得非常困難,但合作纔是我們應當去實現的。我希望《太陽昇起——“美國小哥”見證中國扶貧奇蹟》這本書能有一些反響,希望以此幫助世界去更好地瞭解中國,因爲我講的故事不僅是中國的故事,還是人類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