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or not make sense

回不回家都有意義

1月28日,2021年春運的帷幕拉開。

鄭州這座交通樞紐城市,在往年春運開始後定是一票難求。火車站、汽車站人滿爲患。

人們肩扛手拉,像候鳥一樣飛向家鄉,留下暢通無阻但少了煙火氣的城市。

今年的春運像是今天都沒有開始,12306上票量充裕,車站裏也不那麼擁擠。

響應號召,就地過年。用最後一場全民“戰疫”,迎接春暖花開。

正如張文宏醫生說的那樣,就地過年不是理所應當,這也是一種“犧牲”。

期待一年的家人團聚,可能就此放棄,思鄉情緒無以排解。

但是一向樂觀的人們,總能在任何境遇中找到恰到好處的歡樂。

就地過年也是這樣,我們做了一次話題徵集,收到了很多朋友非常走心的回答,令人感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過年安排吧。

@張世倫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回家過年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節。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各地都號召市民“就地過年”。

響應政府的號召,今年我們一家人也打算留鄭過年。2006年從豫南小城來到鄭州上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鄭州工作,至今已15個年頭,今年還是第一次在鄭州過年。好在是提前計劃好的,父母早早的從老家來到鄭州,帶來了大包小包的各種家鄉特色美食,臘肉臘雞臘魚,酸菜豆油餈粑,滿滿的都是愛……

疫情當前,希望更多的人都能選擇就地過年,暫時的放棄是爲了更長久的團圓。就地過年,過一個健康年,情在,年味依然幸福祥和。2021,希望我們的生活牛氣沖天,希望疫情被徹底趕跑。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付斌

褪去一年的城市節奏,此刻正應迴歸家鄉,在老家濃郁的節日氛圍裏和親朋好友同聚,共迎新春。可是年關將至,疫情未過,媳婦待產,父母陪伴身邊。我對於留鄭過年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和顧慮。反而一切都顯得那麼的順其自然。對於中國人來說,年就是遊子歸家的情感開關。

對於我們家三代人,老爺子的家是落葉歸根,我的家是父母健在,兒子的家是媽媽去哪了。留在這座城市十幾年了,一直都是隻有家的屬性,沒有家的感受,今年這個特殊的情況,既然選擇的留下過年,正好全家在迎接新成員誕生的同時也好好的感受一下這座城市。感受一下這裏的節日氛圍,畢竟還有半生未過,以後還要相扶相依。

@回家的小魚

在鄭州上學加工作,五年來,春節還是第一次在鄭州過。在石家莊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老家濮陽人心惶惶,我說要回家,我媽不讓回,還說要是我回去她就向居委會舉報我~~後來幾個敏感地區的疫情都控制住了,衛健委出面批評地方不要搞一刀切、不要層層加碼。這個表態,讓家人很放心,我媽和我爸直接來鄭州了,不說一聲,直接來鄭州過年。也好,單身狗如我,父母在哪兒,家就哪兒。在鄭州過年也好,趁假期帶他們鄭州逛喫逛喫。

@唐淵

因爲涉及到返鄉跨省,我們一家三口今年不回家過年,家中二老也一直強調不讓我們回去,說的多了,調皮的兒子也不再吵着鬧着要回家找爺爺奶奶,希望疫情早點過去。這個節日或許過的平常了些,但有時間陪陪愛人和孩子。

@兔小萌

這個春節我可能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往美術館的路上,還有鄭州周邊的山山水水,趁這時間好好打量一番。作爲旅遊發燒友,一天不打卡渾身不得勁。聽說鄭州很多國立場館免費開放太好了。

@吳越

就地過年好啊,我們終於不用糾結過年是回孃家還是婆家了,往年的這個時候,爲在誰家住幾天都小吵個幾次。而且回到老家,總免不了各種走親訪友,搞招待,忙得不可開交。

偶爾不回老家過年也挺好,這個時間屬於我們自己,一家人喫喫逛逛,搞搞親子活動。等疫情過去,再回家。

@青與藍

就地過年對於一個外地人其實挺難的,你要問我怎麼過,很難過。但爲了不給國家添亂,委屈自己了。這個假期我買了視頻平臺的會員,下載了遊戲,照着父母要求的年貨清單備足了口糧,準備好好充實一下自己。

@我是雷鋒

工作後的春節,我都是在鄭州,就地過年,習以爲常,回老家也都是錯峯迴去,因爲工作原因,你們的假期,我要加班。我是幹什麼的?請你們坐公交車帶好口罩,別總讓我提醒,麼麼噠!

就地過年,全民戰疫,又將是我們共同的記憶。一束束微光終將驅散陰霾。

我們平凡至極,但又是家人眼裏的獨一無二。天南海北,心都在一起。

感謝所有選擇留下來的人,也感謝所有配合防疫措施做好防護的人。我們理解每一份思鄉之情,也希望每個留鄭的人都能善待如歸。

願大家無論身在何方,都能過個好年,萬事順遂如意。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撰文:烏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