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都知道發生了很多事,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是說到行攝漫記自己,我們也迎來了今年的收官之戰。當我們處在互聯網短視頻和直播行業突飛猛進增長的風口浪尖,我們也在朋友圈看到一個一個新號應運而生,大家都拼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作爲新媒體產業裏的一員,行攝漫記並沒有去硬拼,而是悄然走到了行業的上游,一個更高的維度——培訓,也就是教大家如何快速進入這個行業。

這,也就是全國第一本實操教程《互聯網營銷師培訓教程》誕生的背景,2021年1月27日,成都市總工會舉行了職工互聯網營銷師直播大賽,該教程爲唯一指定評判標準;28日零時,該教程正式在全國上市。

說它是“全國第一本教材”,雖然廣告法明確規定不能使用“第一”這樣的形容詞,但小編也實在想不到更好的詞彙來形容了。爲什麼說是“實操教程”呢?因爲教程中有大量的圖片、視頻案例,用豐富的實際經驗、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講述枯燥的概念,更注重實際運用。

行攝漫記在這本教材裏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首先是組織作者進行內容撰寫,其次是書中所有插圖的拍攝,都是由行攝漫記完成的。在投資方、出版商、出版社和歐陽老師的幫助下,行攝漫記在所有老師都不耽誤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三個月的編撰和拍攝工作,創造了出版行業的一個奇蹟,當然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實屬不易。

翻開教程的第一頁,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知名媒體人——行攝漫記創始人老蒲自己是本書副主編、編委,讓我們也感謝爲本書付出的所有編委,並記住他們的名字。

倔強的領導者,只爭第一

說到老蒲,他是行攝漫記的主編兼製片人,行政職務是傳媒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有許多身份,諸如媒體記者、KOL大咖、大學教師等,在這本《互聯網營銷師培訓教程》版權頁上署名“副主編”,圈子裏都認識他。出身雖然算不上貧寒,但由於倔強的性格,造就了他不服輸的脾氣,也走了許多彎路。老蒲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對於沒有傘的孩子,別指望有人會施捨你一把傘,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擦乾血和淚繼續奔跑,哪怕天上下的是刀子。”

當小編提出要採訪老蒲的時候,老蒲說自家媒體還搞什麼採訪,直接問就是了。確實,老蒲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平易近人,沒有架子。

在我的印象裏,老蒲經歷有很多,他在大學裏主修的專業是廣播電視編導,小有名氣後也回到原來的大學裏繼續教授廣播電視編導的部分專業課程。他參與過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製作,在湖南衛視跑過龍套,當過512抗震救災的戰地記者,在華西都市報任過職。因爲年輕,被人擠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是家常便飯。但是,老蒲的頭腦很靈光,善於歸納總結,常常能看到行業的發展前景,但無奈“人微言輕”,沒有人相信他。

早在2012年,老蒲製作了第一部互聯網短視頻《海闊天空》。要知道在2012年的時候,還是平面媒體的天下,微信公衆號都很少。2013年老蒲在某汽車雜誌擔任總監職務,曾把他的想法告訴雜誌主編:今後將是短視頻的天下。然而,雜誌主編以各種理由不予支持,或者表面看似支持,實則打壓。

無奈,老蒲自費掏腰包拍攝各種自駕遊短視頻,發佈在自己的個人賬號“行攝漫記”上,這也是現在行攝漫記的前身,當然這種行爲在媒體行業是要受到打壓和排擠的。無奈,老蒲憤而離職後,短視頻慢慢開始火了起來,原媒體主編不僅抄襲了老蒲的創意,還通過各種渠道對老蒲進行詆譭和打壓,老蒲心情可想而知。

幸好,該汽車媒體主編沒有任何原創能力,無非就是嫁接別人的創意,再找廉價勞動力,也不管作品質量。雖然他抄了很多作業,但沒有一個像樣的,否則他就會培養出下一個“李某柒”了,或者就算突然醒悟了,想培養了,也爲時已晚。只是這種行爲,耽誤了老蒲幫助原來的媒體賬號走向“全國第一”的想法,所以老蒲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了行攝漫記上。

這一耽誤,就是7年。當全國汽車媒體都爭先恐後用低質量短視頻在數量上“打榜”的時候,老蒲知道再去擠破頭皮已經不太現實了,此時他再次運用了頭腦,選擇了另闢蹊徑,利用大學裏真才實學的專業知識,提高行業維度,拓寬思路,實行“降維打擊”。直到2021年1月27日,在職工互聯網直播大賽開幕式現場,當老蒲拿着這本《互聯網營銷師培訓教程》,他興奮地說:“好飯不怕晚,我們終於全國第一了!”

這一年,老蒲36歲。

代號221,來自金銀灘草原的想法

由於教材的寫作是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在編委會第一次大會上,老蒲給這個項目取名叫“221工程”。那什麼是221工程呢?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現代中國的核工業建設中,在青海省金銀灘草原有一個221基地,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就誕生於221基地。因此,當編委會談到,編撰教材必須嚴格保密,並且取一個代號來取代日常的稱呼,老蒲毫不猶豫地說道:“代號221,我們要在行業內引爆一顆原子彈!”從那時起,新教材的編撰工程,就叫221工程;我們編撰小組,也叫221工程小組,老蒲出任組長。

書籍的出版,是需要出版商、出版社、編者共同完成,需要刊號和發行渠道。由於是一個全新的項目,全國沒有任何案例可供借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需要投資方的眼力了。這就要從221工程的來龍去脈,從頭說起。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網絡短視頻和直播行業走到了風口浪尖。6月,國家認同“互聯網營銷師”成爲一個新的職業,通過市場調研,有機構發現短視頻製作和直播帶貨還僅僅停留在新媒體和電商行業,而目前普遍流行的MCN機構也有着自己的門檻和盈利模式,不適合普通老百姓。

因此有運營方找到老蒲,商談了在成都市總工會開學校這個想法,因爲大家發現,許多人想通過線上做買賣,卻沒有相應的技能。要知道,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帶貨,還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和表達能力的。再加上有成都市總工會的支持,就有“職工互聯網營銷公益培訓學校”的誕生,以公益行爲,促進再就業技能培訓,本來就是民生大計。

9月10日教師節當天,開學典禮順利舉行;不久,學校也得到了四川省委的高度讚揚。老蒲作爲媒體人,同時也是大學教師,平時做過大量的短視頻和直播,疫情期間開設了線上課程,反響不錯。在運營方的幫助下,老蒲通過投入自己的技術力量,成爲了教研組組長,負責課程設計和教學研究工作,同時以犧牲自己的媒體賬號“行攝漫記”並將其作爲研究實驗對象,大膽試錯。

都說公益項目不掙錢,甚至還是虧錢的,老蒲也深知這一點。運營方也告訴老蒲,因爲不掙錢,而且沒有現成的案例可借鑑,本來談好了的培訓機構臨時退出了,讓老蒲考慮清楚。老蒲膽子挺大,拍着胸口說沒問題。接手後,因爲任務繁重,行攝漫記相繼錯過了北京車展、廣州車展,作爲行攝漫記旗下汽車短視頻欄目《用鏡頭講車》來說,這是何等大的損失!但老蒲說,作爲一名黨齡15年的黨員,既然是做公益,就要進行到底,要對得起手頭的這份事業,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

學校建立起來了,全國卻沒有案例可供借鑑,這就難倒了老蒲。每天他都在辦公室研究到深夜纔回家,餓了連一口飯都喫不上。通過長期在媒體行業的深耕細作,以及大量的課堂教學實際經驗,老蒲組建了他的專業課教師團隊,教學工作終於走上了正軌。

有一天,老蒲被叫到會議室,被告知:“我們要編撰一本教材,老蒲你來牽頭,出版商安排一位主編歐陽老師對你們進行指導,所有內容你們自己寫,時間很緊,只有一個月。領導很重視,教材在12月必須印刷完成,明年1月出版!”於是,這就有了剛纔說到的221工程小組,而通常編一本書的時間,是三個月。

當然,2021年1月27日晚,成都市總工會舉行了職工互聯網直播大賽,在行業內猶如引爆了一顆“氫彈”。

那一刻,距離教程完成印刷,僅僅過去了1個月,221工程順利收官。

雖然是38軍,也要從零開始

說到鼎鼎有名的38軍,那是因爲老蒲是一個軍事迷。38軍一直是主力部隊,在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第一仗沒有打好,但後來38軍113師在第二次戰役中完美“瞞天過海”,14小時在崇山峻嶺中步行行軍78公里,比美軍早5分鐘搶先佔領了三所裏,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被稱爲“萬歲軍”。

於是,老蒲常常用38軍來自勵:“我們也要創造一個奇蹟!”

時間回到2020年10月底,當老蒲的教師團隊接到這個任務時,負責實際執行的老蒲自己都是懵的。自己雖然編寫過報刊雜誌,但要編寫一本教材,又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就跟當初接手教學一樣,一切又是從零開始。這並不是做雜誌,不是編故事,更不是寫小說。按照主編歐陽老師的要求,既然是教材,就必須解決“應知、應會”,以及必須有的“邏輯”。但老蒲欣慰的是,畢竟自己是文學院畢業,有着過硬的中文底子,遣詞造句和段落編排還能得心應手。

但教材的編寫並不是一帆風順,從編委會開過幾次會以後,就慢慢有了爭吵,大家各抒己見,堅持自己的意見也很正常。老蒲是個倔脾氣,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時間表上顯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越來越緊迫,截止時間越來越近。最後,一切以大局爲重,編委會達成了一致意見,從流程上和形式上都達成了統一。

除此之外,老蒲和他的教師團隊還有教學任務,日常的課程,一堂也不能缺席;另外老蒲還負責書中所有插圖的拍攝,必須每一張都由自己的團隊親自拍攝,以保證版權都不會出問題;同時,大部分教師也是行攝漫記團隊的成員,他們沒課的時候,還有日常的短視頻製作或直播任務。

在這樣高強度任務的壓力之下,老蒲立了“軍令狀”,從此之後就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沒日沒夜。本來教學設計課程就已經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好不容易走上正軌了,教材的編寫再次讓老蒲成爲了一個有家不能回的人。據統計,從9月10日開學以後,到11月30日按時全部交稿完成,近兩個月的時間,老蒲一天都沒有休息過,包括週末和國慶,而且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

其他編委也都是教師團隊裏的精英,同樣在這樣高強度的節奏下,連續好幾個通宵熬夜,反覆修改數十稿,寫出了教材的所有章節。三個月的工作,一個月完成,而且是保質保量,沒有任何馬虎。因此,說它是一個“奇蹟”,一點也不過分;說老蒲帶領的行攝漫記是媒體行業裏的38軍,一點也不過分。最終,老蒲比預定時間提前6天交清所有編者的文字和插圖,並完成初次校對。

在寫這篇人物報道時,小編再次提到“38軍”,老蒲笑道:“38軍是打過很多勝仗,但從這一刻開始就是歷史了,我們要從零開始。”

行業是多變的,市場也是不穩定的,今天炙手可熱的產品,說不定明天就風雲突變,變得一文不值。老蒲說,我們行攝漫記沒有去“打榜”,沒有擠破頭皮拼得頭破血流,我們做的是與別人不一樣的產品,但我們同樣實現了全國第一,這個沒有爭議。但單憑這個,我們還不能沾沾自喜,說不定明天,就有人超過我們了,我們要想出新思路纔是出路。

在寫這篇人物報道的最後,老蒲說一定要加上他這句話:“行攝漫記是在艱苦中長大的,這個是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感謝團隊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感謝曾經給我們苦難的敵人,也感謝團隊來過又離開的成員,感謝你們曾經的瞧不起,是你們成就了我們。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但行攝漫記也會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用隨時清零的心態,準備下一場戰鬥。”

這句話,小編加上了,老蒲您是行攝漫記的主編兼製片人,您說了算。

文 | 行攝漫記團隊

圖 | 老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