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李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俗話說“一元復始又一年,旦陽冉升新一天”。

倘若新年又遇到罕見吉兆,那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裏可是喜上加喜。

就在260年前,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當時欽天監觀象臺預報,正月初一這天將會出現“日月同升,五星聯珠”的罕見天象,預示着即將開啓“海宇晏安,年穀順成”的新一年。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的新年場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乾隆二十六年新年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對聯和掛千,百姓們相互作揖拜年、放鞭炮、迎新納吉,烘托出節日的喜慶和熱鬧。

一個不同尋常的新年

公元1761年2月5日的早晨,北京城內晴空萬里。雖然還是寒冬歲月,但是天氣的嚴寒絲毫沒有影響人們上街的熱情。

在熙熙攘攘的長安街上,一批批官員正趕着前往宮中朝賀,百姓們也紛紛出門相互作揖拜年,這一天正是乾隆二十六年的大年初一

相比於長安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景象,長安街最東端的觀象臺上卻顯得格外嚴肅。

禮部和欽天監(明清時期專門負責天文的部門)的官員們,正不斷地登上觀象臺進行天象觀測。已經事先到達的官員們也都朝着太陽的方向望去,大家都隱隱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似的。

由於觀象臺是皇家禁地,普通人不得接近,臺下的官員和百姓則只能好奇地仰望臺上,還不時地竊竊私語。

這一切都被清代畫家徐揚繪製在他的畫作《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當中。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長安街場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全卷具有成熟精湛界畫技法,展現了乾隆盛期的社會風貌。畫面從北京城郊開始,經過城牆、觀象臺、東單牌樓,進入市區後直至東安門和東華門。

整個畫卷採取“散點透視法”,即平行透視或移動視點透視,也稱遠近法。畫家嘗試變動視點和所處位置,去觀察和攝取景象。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古觀象臺場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畫家採用仰視角度的作法,突顯出欽天監監生在天文觀測中的崇高與權威性。

徐揚是蘇州籍畫家,他擅長人物、界畫和花鳥,乾隆皇帝南巡江南至蘇州時,徐揚曾進畫,頗得皇帝的喜愛。

隨後,他得以供奉內廷,跟隨西洋繪畫大師郎世寧學習,成爲一名宮廷畫師。

這幅《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正是徐揚任職於宮廷畫院之作,旨在描繪“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之罕見天象。

乾隆皇帝|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原來他們竟都是“天選之子”?

乾隆皇帝之所以下令繪製這樣一幅畫,起因於此前不久的一封奏疏。

當時欽天監的監正(相當於天文臺的臺長)愛新覺羅·勒爾森上奏,奏疏表明,下一年的新年之日“日月同在元(玄,避諱康熙)枵子宮,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月,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亥宮,躔危、室二宿”。

也就是說,新年這一天太陽和月亮將出現在天空中的同一位置,這被稱作日月合璧

除了日月合璧,五大行星也會在這天集體聚集在太陽附近,而中國古代將肉眼所能觀察到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這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同一天區的現象,稱爲五星聯珠,或者五星會聚

這些天象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謂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奇觀。

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勒爾森奏摺(左)《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徐揚落款(右)|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古代中國,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這七顆光耀的天體同時出現,並且在天空排成一條直線是極爲罕見而奇特的天文現象,代表着吉兆,預示着國家的興盛。

據說,在歷史上就曾出現過“顓頊時五星會於營室,漢帝時五星聚於東井,宋祖時五星聚於奎”,也就是說只有在顓頊帝(顓頊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這些賢明的帝王時期,纔出現過五星會聚這種天象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記載“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劉邦以能由弱變強,打敗項羽取得天下,正是由於他是取得了民衆擁護的天選之子,所以呈現出五星會聚這樣的吉利天象。

仔細觀察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不是說天空中會有七個天體同時出現嗎?

那爲何徐揚的畫中只有太陽呢?是大臣們欺騙了乾隆?或者是徐揚畫錯了?

事實上,大臣們和徐揚都沒有錯。

欽天監的大臣向皇帝彙報時,說的是根據推算,會有這樣的天象出現,時間是在新年上午的11時15分左右。

而這時已經接近正午了,太陽的光芒非常的強,月亮和五大行星雖然位置與太陽都捱得很近,但實際上是無法肉眼觀測到的,徐揚在畫中只是根據當天的所見所聞,真實展現了當時的情景而已。

天文軟件復原乾隆二十六年新年早晨的日月和五星的位置|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五星連珠”居然是一道算術題

爲什麼古人會如此重視五星聯珠呢?

因爲從理論上說,它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天文現象。

五大行星在天空的運動速度是不同的,水星公轉一週約需要88天,金星約225天,火星約687天,木星4333天,土星10760天。

想要讓這五個運動速度不同的行星在空中碰面,只要求出這幾個數字的最小公倍數,就是發生一次五星連珠所需的天數。

當然,讓天上的五大行星實現絕對意義上的五星聯珠,即完全相遇於一處,當然是非常困難的。這樣苛刻的條件,上萬年都未必能碰到一次。

因此,古代的五星聯珠也是有個大致的範圍,如在清代就規定五大行星的分佈範圍在45度之內,就可以說是五星聯珠了。

例如,乾隆年間的這次五星聯珠就是如此,在此次天象中,實際上金星和土星捱得比較近,火星和木星捱得比較近,而水星和它們相距的就比較遠些,但這仍然可以被稱作五星聯珠。

由於行星運動的複雜性,五大行星聚在一起,也有“疏”和“密”之分。

那麼究竟聚到什麼程度,才能算“五星聯珠”呢?

對此,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如今一般認爲,當五大行星會合時,其最大分離的角度不超過23度,就被稱作“五星聯珠”。

因此,可以想象,倘若五星相聚得越近,出現這種天象的概率就會越低。

根據學者推算,如果以23度爲標準,這樣的五星聯珠,在每一千年的時間範圍內,平均不會超過10次

《七政周天圖》中的太陽、月亮和五星|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中國古代,月亮叫“太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分別叫“辰星”、“太白”、“熒惑”、“歲星”、“填星”。太陽、月亮和五星又被合稱爲“七政”,所以上面這幅圖名叫《七政周天圖》,記載了它們在天空中分別運行一週的時間。

美國天文學家米尤斯曾對五星聯珠現象作了分析和計算,他統計了公元1年至3000年期間太陽、月球和五顆大行星會聚角小於30度的年份和時刻。

在這三千年當中,一共會出現39次五星的會聚,其中會聚角最小的一次只有11度(出現於1186年9月15日)。

最近的一次五星聯珠天象則發生在2000年5月5日,它的會聚角是25度53分,下一次“五星連珠”將在2040年9月9日北京時間中午12時出現

可見,五星聯珠的出現已經是相當的不易。乾隆二十六年的五星聯珠剛好出現在新年這天,則更是難上加難了。

除了徐揚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歷史上還有另一件重要的文物也與五星有些關係,那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

這件文物1995年出土於新疆和田民豐縣尼雅遺址。護膊也叫“臂搏”,是用於束緊袖口的服飾。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紋樣爲雲紋、仙鶴、鳳鳥、虎等,紋樣間織有橫排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八個漢隸文字,出自《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者利。”

其含義正是表達了祝福中國吉祥順利的意思。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圖片:作者提供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細節圖|圖片:作者提供

結語

今人和古人都喜歡仰望星空,但隨着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今人和古人看到同樣的天象,卻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

創作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的清代畫家徐揚,估計很難想象,僅僅在兩百多年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早已不依賴於畫作記錄生活和天象。

估計更難相信,人們製造的機器能飛越億萬公里,到達火星身邊,還能拍下火星真實的樣貌。

天問一號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公里處 獲取首幅火星圖像 |圖片來源 國家航天局

但我們依然和古人一樣,會在春節裏歡聚,彼此送上祝福,會在新的一年裏爲了生活繼續努力奮鬥。

有些事情早就變了,但有些事情又不會變,也許這就是發展和未知的迷人之處吧!

請收下這份“福星高照”buff,祝大家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美好!

最後,送給大家一則“福星高照”的謎語。

謎面就是“日月合璧,五星聯珠”,謎格爲“捲簾格”,打一宋代的歷史人物。

提示:捲簾格是謎語中最常見謎格之一,即倒讀格。也就是謎底須用三字以上的詞語或句子作倒讀。

參考文獻:

[1] 李亮.《天文觀象 日月星辰》[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年:65-79。

[2] 劉金沂. 歷史上的五星聯珠 [J]. 《自然雜誌》, 1982年第7期 :27-32.

[3] 王玉民. 詩意的星河:古詩中的五星聯珠 [J].《天文愛好者》. 2010年第8期:60-63.

[4] 黃一農.《社會天文學史十講》[M] .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4年:49-72.

[5] 林莉娜主編. 《京華歲朝特展》[M]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16-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