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冬至已過,從數九開始就真正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寒冬。大霧冰雪天氣頻繁出現,能見度低、道路溼滑等因素讓運輸人行車更加不便,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追尾、側滑等事故。

1月20日,承秦高速公路石門寨連接線螞蟻溝隧道附近發生多車相撞交通事故,7輛車相繼撞在一起,不少車翻進路溝中,後方駛來的貨車爲避讓事故車輛,和路溝中的車輛發生剮蹭,事故的起因正是天氣寒冷,又趕上下霧,路面結了一層冰,導致路滑難走,車輛極易打滑。

冬季惡劣的天氣既考驗駕駛員的水平,也考驗着心態。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中,運輸人除了小心駕駛,還有許多技巧。

低溫和雨雪都將考驗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中,運輸人行車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預見性駕駛加大車距

由於冰雪路面溼滑,車輛往往無法按照人的意志去操控,給駕駛帶來很大困難。因此,運輸人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預見性駕駛,爭取時間,以便提前採取措施,防止因事件發生時不能準確操作而發生事故。

另一方面,加大車距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條件。由於冰雪路面的阻力較小,雪路制動距離比干路制動距離長3倍,比溼路長2倍多;冰路制動距離比干路制動距離長4倍,比溼路長2.7倍。因此,冰雪路面上行車要嚴格控制車速,避免跟車過近。

冬天裏的冰雪路面,對運輸人來說絕對是一大難關,考驗着駕駛員的駕駛技巧,憑藉多年的駕駛經驗,李月松安全行駛了20多年,“除了不疲勞駕駛,駕駛前也要做到提前預警,觀察前方路況和車況,把發生事故的幾率降到最低,必須達到200%的安全,才能行駛。”

小心取暖勿忘安全

寒冷的天氣裏,坐在溫暖的車廂裏非常舒適,但是,如果爲了保暖緊閉窗戶,則可能導致運輸人犯困,因此,建議大家在行車過程中打開車輛的外循環來加強通風換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車時切忌不要打開外循環,這樣可能會因爲風向原因將燃燒不充分的尾氣吸入車內,如果車內人員在休息睡覺,可能會造成危險。停車時如果車輛帶天窗,可以通過天窗縫隙通風,這樣既不影響取暖,又能保持通風。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加裝駐車空調,又能保證安全,還能節省燃料成本。

時刻注意車輛狀況

搞好行車安全,最重要的還是從自身做起,運輸人李海峯說,“進入冬季天氣轉涼北方天氣夜裏多發起霧,我們運輸人都應該在對自己所駕馭的車輛多認真檢查,讓我們的行車燈,轉向燈,後霧燈,尾部反光貼反光板經常擦乾淨亮起來了,預防大霧天氣能見度低後車追尾事故的發生,大霧天氣行車一定要保持安全距離,必要時就進服務區停車休息,只有有了安全才有一切。”

此外,雪天一般能見度低,應該注意燈光的正確使用。一是開啓霧燈、近光燈,幫助駕駛員瞭望前方情況,讓駕駛人看清前方情況。二是開啓示廓燈和前後位燈,使前後行駛的車輛看到本車的具體位置及通行情況,方便對方採取相應的措施。

休車前立起雨刷器

冬季雨雪天氣多,要養成休車前立起雨刷器的習慣,防止半夜降雪降雨凍結住雨刷器。如果不慎忘記,恰巧雨刷被凍住了,不可用熱水直澆解凍,更不可強行啓動雨刷器來清除玻璃的冰層和積雪,這種做法不僅無法達到除冰目的,反而會損壞雨刷器。

正確做法是打開車內空調,再等待前擋玻璃上的冰層融化,若有專用的車用除冰鏟配合除冰,效果更好。

冬季必備防凍液

防凍液除了保證車輛發動機冷卻液在低溫環境下不凍結外,也承擔着幫助發動機散熱的作用。因此,防凍液需有防凍、抗腐蝕及高比熱容的特點。

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防凍液成分差異明顯,一旦混用,可能會導致其化學成分相互反應,輕則使防凍液失效,重則腐蝕發動機及其冷卻系統中的金屬部件,影響發動機使用壽命。

輪胎防滑加小心

車輛結冰時,輪胎的維護保養顯得尤爲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花紋中的石子或雜物的剔除,若胎紋中雜物太多,很可能會影響輪胎防滑能力,帶來安全隱患。

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同的胎紋橫縱向的防滑能力不同,運輸人一定要注意輪胎型號的匹配。車輛在緊急制動情況下,受力不均控制難度會增大,容易發生危險;易滑路段上,不少車輛都會換上防滑鏈。

與胎紋的道理一樣,防滑鏈的安裝也要注意對稱,駛出冰雪路段後要及時卸除,在保護輪胎的同時節省油耗。

冷濾溫度同等重要

天冷了,柴油的標號也得換了,否則柴油低溫凝結,容易影響行程。柴油選用時除了考慮燃燒性等基本屬性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一是凝點,二是冷濾點。最可靠的還是換用適合標號的柴油。

冬季行車,安全第一。許多行車的小細節大家都瞭解,但是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希望運輸人冬季出發上路之前一定要了解當地的天氣狀況,檢查好車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駕駛。即便是突發情況也不要慌亂,保持冷靜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