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做到了。

那些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大都做到了這三點。

1

格局大,做人做事大氣。

《孟子》中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所謂比之不及,多半不是差在能力,而是格局。

爲什麼有的人起點很高,最後卻了無成就、一事無成呢?

爲什麼有的人曾經是人羣中的佼佼者,後來卻泯然於衆人呢?

歸根到底,是因爲格局太小。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高度不夠,看到的全是問題;格局太小,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人生如登高望遠,若欲窮千里目,便須更上一層樓。

格局小了,心就小了;格局大了,事就小了。

史記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公子白和公子糾。

齊襄公死後,兩位公子都想搶先一步回到城裏,好繼承王位。

當時,管仲輔佐的是公子糾,爲避免公子白捷足先登,管仲就設計接近於他,張弓搭箭,射中了公子白的心窩。

遠遠看見公子白吐血,管仲也匆匆逃走。

沒想到,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白的衣帶鉤,而爲了逃過一劫,公子白只能咬破了自己的舌頭,佯裝吐血。

後來,公子白即位,成了齊桓公,管仲則恰巧被魯國擄走。

此時的齊桓公,沒有把當年的“一箭之仇”放在心上,反而設法救出了管仲,還選了個良辰吉日親自去郊外迎接。

回到宮裏,齊桓公更是與觀衆促膝長談三天三夜,字字投機,全不知倦。

不久之後,管仲不僅被齊桓公拜爲當國宰相,而且還被其尊爲仲父。

管仲也不負衆望,大力推行改革,即使到了暮年,躺在病榻上,還在與齊桓公討論國家大事。

齊國隨之日趨強盛,問鼎春秋五霸之首。

面對管仲曾經的“殺心”,齊桓公能夠盡釋前嫌,委以重任,恰恰彰顯出王者的大氣。

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大氣,也助其成就一番大業。

大氣,既是一個人成熟寬厚的風範,也是一個人容人諒人的氣度,更是一個人謙卑溫和的境界。

《道德經》中曾說:

“一個大氣的人,不是無原則,無氣節,而是小事不掛懷,世間無大事。

胸如大海,只藏真納善,拒絕虛假。”

大氣做事,方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大氣之人,纔有大福氣。

大氣的人在爲人處事上,不會受他人影響,不去計較得失,有自己獨有的個人原則。

美國政治家林肯在競選總統前夕,去參議院演說時,被一個參議員羞辱。

那個參議員在衆人面前居高臨下的說:“林肯先生,在你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自己只是個鞋匠的兒子。”

林肯面色平靜,緩緩說道:

“我非常感謝你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會記住你的忠告,我也明白,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的好。”

說完以後,參議院大廳一陣沉默。

他轉過頭對那個傲慢的議員說:

“據我瞭解,我父親以前也爲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

頓了一會,他對所有人說:

“如果你們穿的鞋是我父親做的,需要修理的話,我一定盡力幫忙,有一點可以肯定,我父親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說到這裏,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誠的掌聲。

與人爲善,心胸寬廣,做人大氣,這就是政治家林肯的個人風度。

正因爲林肯爲人處事的大氣原則,所以兩度被選爲美國總統,從而帶領一個國家走向繁榮。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經說過: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大氣的人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有自己獨特的處事哲學。

大氣的人,從容寬厚,擁有君子風度;大氣做事,方能不被外界干擾,擁有美好人生。

2

控制得住情緒,情緒穩定。

我們常常因爲控制不了自己的憤怒而發脾氣,因爲控制不了自己的焦慮而抱怨,因爲別人的一些言語、行爲而情緒失控,甚至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事情。這些並不是我們的性格造成的,我們只是沒辦法處理好自身的各種情緒。

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缺乏對情緒的控制,那些連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當然很難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過:

“如果情緒總是處於失控狀態,就會被感情牽着鼻子走,喪失自由。”

當一個人情緒失控的時候,若沒辦法冷靜下來,最終就會淪爲情緒的奴隸。

就像心理學上的“野馬效應”。

在非洲,有一種蝙蝠專門趴在馬屁股上吸血。

被蝙蝠咬了後,一些馬則變得暴躁不已。

最終那些憤怒的馬,會在嘶吼和互相踢打中死去。

其實,蝙蝠的吸血量本不致死,真正要命的,是野馬失控的情緒。

過於情緒化的人,面對生活的瑣碎之事,也會像失了控的野馬一樣。

與其和情緒反抗掙扎,不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遇事要先處理好情緒,再處理問題。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叫卡斯丁的人早上洗漱時,將自己的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擔心被淋溼了,就順手把手錶拿到餐桌上。兒子起牀後到餐桌上拿麪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心疼手錶,把兒子揍了一頓,妻子責備卡斯丁亂髮脾氣,夫妻二人爭吵了半天。

卡斯丁一氣之下,直接開車去了公司,途中發現忘帶公文包,返回去拿。可家中已沒人,只好打電話讓妻子回來送鑰匙。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回趕時,撞翻了路邊一個水果攤,不得不賠了錢才離開。

這天,卡斯丁因遲到被上司嚴厲批評,妻子也遲到還被扣了全勤獎。兒子參加棒球比賽,心情不好發揮不佳被淘汰了。

一個人情緒不穩定,生活也常常是一團糟。

假如卡斯丁當時換一種反應,安慰兒子:“不要緊,手錶摔壞了拿去修就好了。”這樣全家人都高興,那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真的十分重要。

一個人能否掌控自己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好情緒帶來生機,壞情緒觸發危機。

王陽明遭遇廷杖被貶,落難到瘴毒之地的貴州,整個人生活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同時心情也受到了影響。

當時他所處的一帶漫布瘴毒之氣,身邊的隨從都生病了,鄉民們還十分排擠他們,就是在如此情況下,王陽明還能夠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

面對鄉民的排斥,王陽明孤立無援之時,他調整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化鄉民,還教他們讀書、耕種,就這樣王陽明變成了鄉民心中的大善人了。

正因爲王陽明遇到情緒不好時也能一笑而過,控制得住情緒,最終才能悟道成爲一代聖人。

情緒穩定的人,就是因爲他忍受得了平庸、接受得了失敗,壓制得了難過、對抗得了憤怒。

拿破崙曾說過:“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人,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人之所以幸福,不是擁有了多少,而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生活的強者,學會了掌握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一個綜藝節目中,沈騰帶着林志玲去郵寄他買的“大猩猩”。

天氣炎熱,猩猩經過手拉車、麪包車,好不容易纔運到郵局。

由於超重,郵局拒絕收件。

頂着太陽、接連受阻,還要同伴跟着折騰,沈騰的情緒開始焦躁。

此時的林志玲淡然處之,出面安撫沈騰的情緒,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即使身處困境,也能理智的尋求解決辦法。

3

控制得住慾望。

作家尤素福·西巴伊說過: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慾望,過着無求的生活;那麼,他纔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人人都有慾望,這本無可厚非,但應該注意的是,慾壑難填,一定要適可而止。

別讓慾望矇蔽雙眼,摧毀情義,成爲你難以磨滅的負累。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古時,有兩位友人閒來無事,去附近林子裏溜達,沒走多久,就看見遠處閃着光,於是向着光尋去。

結果發現那裏埋着一堆黃金,兩人甚是驚喜,討論着如何把金子拿回去。

其中一人說:

“白天不安全,你先取些飯菜來,我在這看着,等天黑喫完飯再一起拿回去。”

留下的人心想:“等他一回來,就拿木棒把他打死,黃金就歸我一個人了。”

回去拿飯的人想:“我要偷偷在他的飯裏下毒,他死了,黃金就全都是我的。”

拿了飯菜的人一如計劃般的回到樹林,就被留下的人從後面狠狠的用木棒打死了。

留下的人以爲黃金都是自己的了,開心地喫起了飯菜,不一會兒就感到非常難受,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

因爲內心的貪念和慾望,往日好友最終成爲死敵,自相殘殺。生活中有太多人,有了錢,想要名,有了名,就想要利。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給一隻小白鼠的大腦連接一種刺激裝置,使其大腦可以分泌快樂的激素,然後將這個裝置連上按鈕,放在老鼠的旁邊。

結果,老鼠爲滿足自己想要一直快樂的慾望,不停的按按鈕,至死方休。

人跟小白鼠不一樣,人可以控制自己行爲,不被過分的慾望左右。

無論任何時候,人都要看清自己的境地,正視自己的能力與慾望。

能做到,努力爭取;做不到,適時放手。

人活着,切記別追求太多,貪婪太多。只有控制得住慾望,纔會贏得人生。

曾國藩身爲清朝重臣,每年薪水就接近兩萬兩。

但是這些錢卻大部分拿去賙濟別人,自己卻活得甚是節儉。

妻子買了個丫鬟幫忙做家務,他嫌費錢,讓妻子厚着臉皮去退了。

家中子弟也不能使用奴僕,平時端茶倒水、掃糞撿柴都要親力親爲。

他有一件天青緞的馬褂穿了三十年,這件衣服對他甚是奢侈,所以每次都是出席大典和重要場合才穿。

平時的家居服飾都是妻子手作的土布衣服,晚上他挑燈夜讀,家中的女眷就在旁邊紡紗績麻。

曾國藩的一日三餐更是簡單,通常只有一個菜,被人戲稱“一品宰相”。

至於歌姬舞女,古玩字畫,曾國藩更是半點不沾。

簡單的生活,給了曾國藩拒賄的底氣。

他曾言:“絕不以一錢自肥以貽前人羞。”

臨終的時候,不收賻金,辦完喪事,沒有剩下一文錢給兒子。

世界是充滿慾望的,人生是充滿慾望的,慾望左右着我們的選擇,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掌控慾望,那麼我們也就能認清自己的內心,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疑問,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