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同。

有的人,總能夠處理得盡善盡美,但也有人只會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睿智的人,遇事往往有這三種高水平處理方式。

1

能管住自己的脾氣。

好脾氣的人,讓人如沐春風,如臨順境;而壞脾氣的人,讓人只想儘快遠離,甚至處處碰壁。

曾國藩早年脾氣並不好,在京任職期間動輒與人發生爭執。

經常爲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

跟人對罵,言語激烈。

在京期間,曾國藩因爲脾氣臭,人緣不好,人家躲他,沒人願意跟他坐一起。

曾國藩後來官場失利,被解除兵權三年。

回家繼續懟天懟地,家裏的兄弟、僕人每天更是被罵得狗血淋頭。

經好友勸說,他纔開始反省到:

自己的脾氣“悍然不近人情”。

也想明白了之前爲何會在官場上一再碰壁。這不怪別人,是自己的個性、脾氣使然。

認識到問題,曾國藩重回官場之時,變得無比和氣。

脾氣改了後,他事業逐漸有了起色,後終被封爲一等勇毅侯,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講:

“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一個人的脾氣無論圓融還是方正,都能收發自如,是謂“能耐”。

能管住自己的脾氣,是大能耐。

曾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個叫做愛地巴的人,每次他和人起爭執而生氣,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繞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後來愛地巴的房地越來越大,但只要生氣,他還是會繞着房子跑。

當愛地巴老了,房地已經很廣闊了。有一天,他的孫子問他:

“阿公,這附近沒有人的土地比您更大。您可不可以告訴我:爲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着土地跑三圈呢?

愛地巴說:“年輕時,我一發脾氣,就繞着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

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現在我年紀大了,還是會生氣,繞着房地走時我會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

越是睿智的人,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從前有個將軍,千里迢迢去找禪師求道。

到了寺廟,他問禪師:“何爲天堂,何爲地獄。”

禪師說:“你一個武夫,也配和我論道?”

將軍大怒,拔出劍來夾在禪師脖子上,吼道:“如此無禮,我殺了你。”

禪師平靜地回答:“此爲地獄。”

將軍一愣,隨意恍然,放刀入鞘,向禪師鞠躬,感謝指點。

一個人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情緒,纔是真正的強者。

不能控制情緒的人,只能淪爲情緒的奴隸,肆意發泄,害人害己。

當情緒上湧的時候,人是失去理智的野獸,這時候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

靜下心來,控制住情緒,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主導自己的人生。

學會收住脾氣,也是一種能力。

2

懂得及時止損。

睿智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人們常常由於糾結於一些小事情,而失去了做其他更有意義事情的可能性。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有些人會因爲早上丟了100塊錢,就一直念念不忘,難過好幾天,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狀態;

有些人會因爲晚上少看了一場球賽,導致第二天整天都在腦中猜測比賽過程,根本不知道講臺上的老師在說什麼;

有的人會因爲錯過了一個電話,和朋友出去玩時,心裏一直惦記着這件事,無法專心享受美好的時光;

西方人有句諺語:“不要爲已經打翻的牛奶流淚。”

無論如何,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

讓過去的過去,未來纔會到來。

不執着,不糾結,及時止損,纔是智者的行爲。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明知錯了卻要繼續堅持。

因爲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固執地抓住一點點希望不肯放手。

因爲不甘心自己的努力白費,所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經有一對姐弟被騙子詐騙了很多錢財。本來只是弟弟一個人被騙了少數錢財,但姐姐並不甘心,又聽信了騙子的話,希望再打些錢把之前的錢“套”出來。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很多人就開始嘲諷女孩,如果她肯早點收手、放棄前面的錢財那麼也未必會造成現在的損失。

不懂得“及時止損”,最後也難免損失慘重。

比堅持更重要的是,懂得及時止損。

有人孤注一擲,滿盤皆輸;有人及時抽身,重獲新生。

有時候,學會及時止損,才能看到另一種可能。

及時止損,是一種人生智慧。

錯誤的堅持,得到的一定是錯誤的結果,及時止損纔是智慧的選擇。

錯誤的事情,不要堅持;錯誤的人,不要執着。

及時止損,纔不會讓自己的一生一敗塗地。

不是每個人都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重新開始的魄力。

經濟學有個法則叫鱷魚效應:

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機會就是果斷的犧牲一隻腳。

及時止損,纔會有更多的可能。

《小團圓》中,九莉年少成名而囚於愛情;邵之雍家有妻室卻風流成性。

情關難過,有些人,遇不見終生誤,遇見了誤終生。

就像九莉遇見邵之雍。那時,她是從未談過戀愛的青年作家,他是深諳風月之事的汪僞之官。

愛的時候你儂我儂,恨不得時時刻刻在一起。

所以九莉天真地以爲邵之雍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了,哪怕他已有家室,哪怕他花名在外。

而邵之雍並不這樣想,在他眼中,這不過是他衆多露水姻緣中的一段罷了。

所以,他不會解釋,也不在意。

甚至在他寫給九莉的每一封信裏,也從不掩飾一個叫小康的女人的存在。

可偏偏,“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和每一個深陷愛情的女人一樣,九莉痛苦不已,但仍放不下。

於是九莉便去當面質問。

誰曾想,邵之雍身邊又有了新的女人。

萬念俱灰之下,九莉想通了,決絕道:

“我要離開了,不要再找我,我並不是爲了你那些女人,而是因爲跟你一起永遠不會幸福。”

而後轉身離開,再也沒回過頭。

九莉是幸運的,愛上渣男,喫了虧就及時止損;九莉也是明智的,迅速離開,放手了愛情卻拾回了自我。

愛情裏,難免遇到“不良人”,抽身而退總勝過全軍覆沒,及時止損總好於哀慼一生。

茫茫人海,丟下爛桃花,才能種得姻緣果;放下不良人,才能遇見有情郎。

懂得及時止損,纔會有更好的人生。

3

懂得拐彎。

《易經》有云:“曲成萬物而不遺。”

這世間萬物,往往很多都是迂迴曲折、循環往復的。

水能匯至大海,不僅是因其激流勇進,還因它懂得避開障礙,拐彎而行。

人生路上,遭遇苦痛,繞一繞,轉個彎,又何嘗不是辦法。

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條條大路通羅馬,過了心裏那道坎,拐個彎,會發現,腳下的路,都是相通的。

曾看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農夫住在山腳下,靠賣柴爲生,每天都要往返集市賣柴。

從他家去集市有兩條路:一條在屋前,可以直通集市,但是被一塊巨石擋住,無法前行。

一條在屋後,要花好幾個鐘頭才能到,農夫每天都走這條遠路。

有一天,農夫決定移開這塊巨石,可是和兒子辛辛苦苦半年,卻幾乎沒什麼進展。

有一次,兒子幹活累了,坐下來休息時突然大喊:“我們爲什麼要移走這塊石頭呢?”

農夫不解:“那還能怎麼辦呢?”

兒子回答:“我們搬家不就行了嗎?搬到石頭的另一面,只需兩個月就能蓋一棟新房子,比沒日沒夜地鑿石頭要簡單多了。”

農夫聽完,恍然大悟。

不久,農夫的家就安在了離市集很近的地方,從此過上了便利而富足的生活。

我們無法搬動巨石,但我們可以選擇搬家。

有時候一條路走到盡頭看似無路可走,但其實只需拐個彎就能豁然開朗。

拐彎,可以讓我們能更快更好的解決事情。

《周易》裏有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當遇到困難時要懂得拐彎,才能發展,繼而成功。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難以解決,但拐個彎或許就迎刃而解。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管遇到什麼事,不妨轉個彎,在其中找到生機。

古時候,有個讀書人上京趕考,夜色降臨,他便入住一家客棧。

當天夜裏他便做了個奇怪的夢:天在下雨,他戴着斗笠,打了把傘,在自己家的牆上種高粱。

他心生疑惑,便去找算命的解夢。

算命的說:

“你收拾東西回家吧,在牆上種高粱那是白費力氣,戴着斗笠打傘這是多此一舉!”

書生萬念俱灰,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掌櫃的看到感到奇怪,書生便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掌櫃的說:

“客官這次定能高中,你想想,牆上種高粱,這不是高中嗎?打傘戴斗笠,這不是穩上加穩嗎?”

書生一聽,覺得有道理,便參加了科舉考試,結果中了個探花。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運氣不好,也不是生活對我們“不公”。

讓我們困在“死衚衕”裏的,從來都是不會拐彎的心態。

執念太深,只會撞了南牆,轉個彎,或許會峯迴路轉。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智者和徒弟一同下山,智者問徒弟:

“如果你前進一步就死,後退一步則亡,那你該怎麼辦?”

徒弟不假思索地說:“我會往旁邊去。”

很多時候,牛角尖和峯迴路轉,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作家曾說:“路走完的時候,不是路到了盡頭,而是我們該轉彎了。”

相由心生,心隨路轉。轉過來,就會有一種全新的境遇。

《周易》裏有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拐不過的彎。

當遇到困難時要懂得拐彎,才能發展,繼而成功。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難以解決,但拐個彎或許就迎刃而解。

人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處理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

有水平的處理好事情,所有美好,終將如期而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