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天天吵吵着要餓死的人買的食物,這都是什麼玩意兒?飲料、小食品、雞爪子……這玩意兒能喫飽嗎?”

近日,“吉林通化志願者吐槽隔離居民下單買零食”的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隨後,備受質疑的當事人出來回應,稱自己租住的公寓不能做飯,只能喫這些,在買零食之前已經兩天沒有喫過東西了。

輿論頃刻反轉,剛開始埋怨零食購買者的那夥人,現在又責怪起了發視頻吐槽的志願者。在下定義之前,爲什麼不能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呢?

01志願者吐槽隔離居民買零食

居家隔離的政策下,吉林通化的很多居民都急需食品與藥品,然而一名志願者在幫助居民購買生活物資時,卻收到了一張滿是零食、飲料的購物單。

隨後,志願者發佈了一則視頻對此進行吐槽。他認爲,零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買零食就是“饞病”,浪費時間,更浪費公共資源。

沒想到這段吐槽的視頻迅速在網上發酵,立馬引起了不少的爭議。網友們雖然不知道是誰訂購了這些零食,但是依然擋不住對此人的吐槽與謾罵。

“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看着同城人在網上哭喊餓死了的同時,心安理得的讓志願者給他們背零食飲料。這是道德的扭曲還是人性的淪喪。”

02主觀臆斷引發網絡暴力

迫於輿論壓力,這箱零食的主人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她們是外地來的,租住的公寓沒辦法做飯,在這之前已經兩天沒有喫飯了。後來好不容易聯繫到超市,也只能買來這些零食當食物。

被隔離,不能做飯,兩天沒喫飯了,買零食是當食物……很顯然,這一場網絡討伐引來了反轉。

得知真相之後,志願者道歉了。可是那些吐槽、批評女生的人,卻都像忘了這回事一樣,又開始抨擊志願者引發網暴。

誠然,志願者以偏概全是犯下了錯誤,但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躲在屏幕後的人,就是一片片雪花。

流量就是力量,“疫情嚴峻的形勢下還浪費公共資源”這樣的事件輕而易舉地就能將網友代入到憤怒的情緒裏,引發一陣網絡暴力。

網絡世界的受衆很容易被情緒裹挾,他們傾向於選擇願意看見和相信的“本質”,而對事實避而不究。不得不說,網友的節奏太容易被帶偏,這也是現在“反轉新聞”越來越多的原因。

03防止以偏概全

其實,要想減少這種不必要的“誤傷”,首先就是要防止以偏概全。

那位發視頻吐槽的志願者不是故意帶偏節奏,只是站在他的角度上給出了他的判斷——買零食浪費公共資源。

他認爲買零食不符合情理,就急於憑着善意指責別人,卻沒有想到背後還有其他可能性,也沒想到一個視頻會引起這麼大影響,給當事人帶來了傷害。

上述事件雖是偶發事件,但我們也應提防自己犯下以偏概全的錯誤:不要認爲買零食的年輕人都是“不顧大局”,不要認爲辛苦工作的志願者都滿腔怨氣,不要認爲通化的外地人都喫不上飯……

網絡的力量是很強大,但出現問題沒必要第一時間去網上尋求解決。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理解體諒,就能少一些網絡暴力。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