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於東部沿海的山東是有名的經濟大省,像是青島、濟南這類代表城市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而有着“世界鳶都”之稱的濰坊倒顯得十分低調。“南蘇州,北濰縣”,自古以來濰坊便是有名的手工業城市,明清時期這裏更是能人輩出,商業繁榮,鼎盛之期有着16座恢弘大氣的私家園林,十笏園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十笏園的前世今生

丁家花園(十笏園)位於濰坊市胡家牌坊街,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爲刑部侍郎胡邦佐故居。1885年,富商丁善寶花巨資買下了這座宅院並重新改建,因佔地面積較少(約2000平方米)而被曹鴻勳提名爲“十笏園”。

如今的十笏園是山東濰坊市4A風景區。由正門踏入十笏園,左右兩側一連串的套門皆是按照一圓一方排列,也不知道是不是意寓“天圓地方”。向西側(左)前行很快就會進入一個陳列展廳,這裏面展示了整個十笏園的概貌,上面有塊《嘉惠士林》的匾額是山東大學創始人王壽彭所題。

山東園林的風光不輸江南

經陳列廳往北進入下一重院即爲《同志畫社》,這也是濰坊市於1921年成立的首個具有現代意義的美術社團。

緊接着便是十笏園核心區域的硯香樓,裏面的主建築原本是侍郎胡邦佐的舊宅,後來新園主丁善寶把它修葺一新改作書房和藏書樓。硯香樓內的牆壁上鑲嵌着很多的書畫名家真跡,其中包括鄭板橋、金農等碑刻90餘方。

站在硯香樓上四下望去,湖光翠色盡收眼底,能在此舒適的環境中讀書亦是人生一大樂趣。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便是硯香樓右側“春雨樓”的由來,如果你看過老版的《西遊記》就會發現,此處正是豬八戒搶親的地方。

硯香樓左側有堵“透視”的花牆美輪美奐,它統一由青磚堆砌,拼出了頗具特色的漏窗圖案,名曰“龍牆”。龍牆的兩側有貓拱背,開在中央的八角門正對着太湖石,此處院落的佈景是典型的北方開敞硬地。

穿過八角門,走過九曲橋,居於湖中的四照亭立馬闖入眼簾,其餘小築有序地分散在亭子四周,猶如衆星拱月般。雖然連接用的是橋,但九曲橋卻不像江南園林那樣喜愛平橋,三段立墩彎成半圓形。

嚴格來說“四照亭”名字過於謙虛,因爲按照它“一斗三升”的北方佈置也可以叫“四照榭”,輕盈、低矮的欄杆倒是符合江南風味。順着蜿蜒的四照亭長廊向東而行,那是一片由湖石堆砌的重峨假山,層巒疊嶂極爲有趣。

四照亭南對岸是三開間結構的十笏草堂,仔細尋找下再山石中還藏着一個隱蔽的地下洞口,裏面就是地窖冷庫。值得一提的是,在某處地道口上標籤貼有“燒火”,據說那是早期的地暖管道。

“大公用”賬房

“大公用”是十笏園的理財中心,其實也就是我們電視劇中常看到的賬房,門上大書着“留餘”二字充分體現了園主的理財觀念。進入賬房之中大家會看到一幅“鍾郝芳聲”的匾額,不過這並不是原有的設施,而是當初拍攝電視劇《紅高粱》留下的道具。匾額下方的楹聯“勤儉黃金本,詩書丹桂根”纔是出自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之手的佳句。

地下金庫的由來

2004年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對十笏園進行大規模修繕,結果卻偶然在賬房右側,發現了一處堆滿金銀的地下藏金庫。原來古時候銀行業還不發達,但似丁善寶這類從事商業活動的富豪又需要大量的現銀,因此他們大多都會在自家院子裏修建一處隱蔽的金庫用於存放現銀。

丁善寶當時在濰縣擁有六萬多畝的土地,光田租和商會的收入每年都是筆天文數字,在十笏園內修建一處隱蔽的藏金庫並不稀奇。

之所以百年來都沒人發現這個金庫,一方面是因爲它設計得十分巧妙,入口被藏在了一座假山的之中,二來或許也是因爲丁善寶爲人正直。他雖然有錢卻也尊重窮人,又能仗義疏財幫助鄉里修橋鋪路,賑濟災荒。當地人民都非常尊敬他,自然也不會對他的財富打歪主意,至今在濰縣的鄉賢祠堂裏還供奉着他的牌位。

有道是“螺螄殼裏做道場",除了以上這些介紹以外,十笏園還有不少經典建築,諸如頌芬書屋、碧雲齋、芙蓉居、大戲臺等等。縱觀全局佈置,十笏園的建築不僅具有北方平緩渾厚的特點,又吸納了江南靈巧輕盈的園林風格,南北相融這才造就了“魯東明珠”。

如今十笏園被改建成爲濰坊十笏園博物館,4A級的景區門票收費僅22元,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不妨來親身體驗。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那就請你動動小手點個關注,用風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社會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