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着數千年時間中,世界上很多的古老文明,因各種原因而中斷了,但是我們華夏文明一直延續了下來。在這數千年時間中,我國誕生了很多的名將,如衛青、戚繼光、岳飛、白起等,他們爲我們民族的壯大,以及文明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曆史上的名將,主要是統兵作戰能力厲害,自身武功一般,但也有些名將,智勇雙全,謀略出衆,而且還無比勇猛。三國時期的關羽和呂布,就是我國曆史上的兩位猛將,關羽曾在萬軍中斬殺了河北名將顏良,被人稱爲“萬人敵”,“熊虎之將”,呂布雖然沒有出色戰績,但陳壽在《三國志》中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說明了呂布之勇猛,當時鮮有人能與之匹敵。

但是將關羽和呂布這2位悍將,放在我國的整個歷史長廊中,他們還不是我國曆史上最勇猛的3員大將。

三、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沙陀族。唐朝末年,由於昏君頻出,再加上藩鎮勢力尾大不掉,所以當時戰爭不斷。李存孝在這樣一個充滿血腥和殘酷的環境中長大,也鍛鍊了他的毅力和氣魄,讓他成爲了一名非常勇猛善戰的將士。李存孝因爲在戰場上的勇猛無畏,被晉王李克用看中,將其收爲了“義兒”,李存孝在李克用“義兒”中排行十三,所以被稱爲“十三太保”。

史書記載,李存孝"驍勇冠絕,常將騎爲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李存孝勇冠三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們將他與《說唐傳》中的李元霸相提並論,覺得李存孝的勇猛天下無雙,稱其爲飛虎將軍。野史記載,李存孝率18騎攻取了長安,這裏面有誇張之嫌,但李存孝能輕易擊敗“十三太保”中排第二的王彥章,也說明其實力非常強悍。

李存孝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爲“將不過李、王不過霸”。李存孝有唐末五代十國第一猛將之稱,但可惜,他後來反叛李克用,兵敗後被車裂處死。

二、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也是我國曆史上非常勇猛善戰的一員大將,在鉅鹿之戰時,他率5萬士兵,面對秦軍二十萬大軍,但是項羽破釜沉舟,只帶了3天時間的糧食,將手下士兵逼上了絕路,士兵們爲了活下去,只能跟隨項羽和秦軍死戰,最終項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成功擊敗了秦軍。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的勇猛,震懾住了其他諸侯,大家開始臣服於他。項羽有“力拔山河之勢”,是一員非常勇猛的大將。在亥下之戰時,項羽被韓信擊敗,走到了窮途末路,但是項羽帶着餘下的幾十騎,還和數萬漢軍死戰,他一人就殺了過百人,最後因不肯過江東,在烏江邊自刎了。

項羽一生70餘戰,除了亥下之戰外,再無敗績,可以說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作戰非常勇猛。後人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的勇猛,在我國曆史上很難找到第二人,這也體現了人們對項羽的認可。

一、霍去病

霍去病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和平陽縣小吏霍仲孺所生之子。霍去病小的時候,霍仲孺都不願認他是自己的兒子,但好在,霍去病的姨姨衛子夫和舅舅霍去病,做了皇后和大將軍,霍去病受到他們的提攜,也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在他17歲的時候,霍去病就跟隨衛青去征討匈奴。

霍去病和匈奴的首戰,他只帶了800人,但他深入大漠,殺着匈奴士兵四處逃竄,還斬獲敵人2000多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霍去病在此戰中勇冠三軍,還被漢武帝封爲了冠軍侯。

19歲的時候,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爲驃騎將軍,率兵征討匈奴。這一戰,他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讓河西地區開始歸漢朝控制。

21歲的時候,霍去病再次率5萬騎兵,征討匈奴。這一次,他殲敵7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還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可惜霍去病在23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不然的話,匈奴的惡夢還將繼續。

霍去病在23歲之前取得的功勳,鮮有將領能與其比肩,霍去病也被我們稱爲民族英雄。不過,個別專家認爲,漢朝時期的匈奴,經過幾千年的融合,已經成爲我們國家的一部分,所以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屬於內戰,所以霍去病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將他從教科書中給刪掉了。但這種觀點很多人不認可,霍去病抵禦的匈奴,對漢朝而言是外敵,所以他算民族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