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有輝

編輯 / 封成

每次疫情危機都是零售業重新洗牌的機會。在新年交替之際,尤爲明顯。

去年底,新零售代表盒馬再次創造了開店速度巔峯,上演了其有史以來最大的開店潮,31天開了21家新店。

緊隨其後,京東七鮮也開始提速,節奏緊湊,三店同開。

接着,就連一向“佛系”的山姆,也緊鑼密鼓地在一週之內開了兩家新店,創造了其歷史上最快的開店紀錄。

而與國內行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疫情對大洋彼岸實體商業的暴擊。據艾維森·楊商業地產公司統計,目前全美約有1100家購物中心,其中約有300家經營困難。這份報告甚至還下結論,新冠疫情對美國購物中心的影響將綿延數年。

在同一個影響因子的作用下,爲什麼國外遭遇接連暴擊,而國內卻能逆勢增長?

然而關於這個問題,無論是從需求側還是供給側,都很難找到直接答案。消費者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並不會改變,而貨物供給的波動影響更是在多方努力下趨於穩定。

其中,海內外最核心的區別來自於運營模式。國內近幾年發展迅速,且趨於成熟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也就成爲了造就這種分化走向的核心因素,也是這波新老零售快速更迭的本質原因。

01 新零售逆風大規模開店

上個月,盒馬首先拉響了新零售佈局的步伐,在13城接連開出21家門店,包含19家盒馬鮮生和2家盒馬mini。更重要的是,盒馬官方宣稱這次開店潮是——史上最快。

盒馬爲何在這個時間點加快開店的速度?

首要原因在於,疫情反覆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線上線下一體化購物方式的認同。作爲新零售領域的頭部玩家,盒馬在經過疫情考驗後,自然享受到這波紅利。

據悉,去年疫情期間,《南方都市》挑選盒馬、京東到家、山姆會員商店、美團外賣、每日優先等9大平臺,從品類、服務、性價比、新鮮度進行了綜合測評,其中盒馬在多項評分中領先位列第一。

同時,根據招商證券此前發佈的疫情期間調差,盒馬鮮生單一品牌是僅次於超市和菜市場的第三大的“買菜渠道”,並認爲盒馬的業務模式決定了其在疫情期間有着卓越的表現。

除了疫情期間留下的好印象,盒馬自身也在不斷升級和迭代。去年,在上海首次推出了中國人的x會員店,以及早餐工程“盒小馬”。

此後,盒馬開始多維度、多場景覆蓋人們的生活——上班路上用盒小馬點早餐,下班買菜去盒馬鮮生,週末去x會員店囤米麪糧油……成爲許多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此外,盒馬還在商品上築建壁壘,打造獨特性。以盒馬X會員店爲例,會員店自有商品包含了自有品牌Max,品類涵蓋了從生鮮到日用品,其中自有商品佔比超過40%,盒馬的線上佔比更是超過75%。在2020年以來,盒馬已經推出6000多款自有品牌商品,迭代速度比行業快3~4倍。

02 山姆、七鮮跟風加碼

盒馬的升級和迭代,不僅爲自身的佈局,提供了彈藥和市場基礎,也爲行業提供了方向。

歲末年關,爲了搶佔市場先機,重塑行業格局,多家零售巨頭也在相繼發力。

其中最明顯的是倉儲式會員店的老玩家——山姆。入華 25 年,山姆總共纔開了 31 家分店,被行業一直調侃稱穩重的“佛系”玩家。

但是2020年的最後一週,山姆卻悄然在重慶和杭州佈局了兩家門店。至此,山姆會員店覆蓋了22個城市,服務超過300萬個會員家庭。

其實不止年底,山姆在後疫情時代,抓住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風口,僅2020年就狂開5家門店。5月28日,山姆中國會員店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工建設,距離該項目簽約僅兩個多月。彼時山姆會員店中國業務總裁文安德表示,預計到2022年底,山姆在中國將有40-45家開業及在建門店。

山姆的快速開店,不僅得益於其多年來商品優勢的厚積薄發,還在於其在線上市場的開拓。疫情之後,山姆多次迭代了自有線上APP,增加了上海門店的配送範圍,提升線上的品類數量、配送時間。

同時,山姆還對線上商品品類進行了全新設計,區別於線下門店的“大而全”,線上多以高頻的家庭消費需求商品爲主,增加了用戶體驗。

數據統計,其訂單量已經佔到山姆電商訂單量70%。

新零售的行業風向清晰後,另一位新零售巨頭京東7鮮也動作頻頻——12月31日,京東從沃爾瑪挖來職業經理人鄭鋒,來接任王敬的7鮮負責人職位。外界認爲,鄭鋒跟保守派任王敬不同,他升任後,將推進京東對7鮮的大力投入。

其實,在任王敬離開之前,7鮮早已一改之前的保守戰略,迅速擴張。12月18日和25日,秉持小而美的7鮮生活首次進入粵港澳大灣區,並將繼續在北京開店。

種種跡象表明,不論是山姆將線下優勢搬到線上,還是京東7鮮高層調整後的加速開店,新零售無疑又在年底颳起了一陣風,爲2021年零售轉型開啓了新航向。

03 線上線下已成行業共識

商業總是以需求爲導向,新零售大風在疫情後越刮越猛,正是在於消費者的需求變得愈發明確。

試着回想,疫情期間,無法出門的人們對生鮮時蔬的需求最爲強烈,而大大小小的買菜羣正是新零售的起點,生活半徑內的超市商場被搬到了線上,能夠提供生鮮配送的APP被“擠爆”,消費者由此對線上即時消費有了切實體驗。

隨後,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成爲零售行業的共識,小米、蘇寧甚至海底撈都在往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新零售從生鮮逐漸延伸到餐飲、電器、服飾等所有零售領域。

在線上APP裏,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買到心儀的商品,在線下實體店裏,我們享受着與線上同質同價的實惠服務。

而這正是新零售所做的一切,在你想要消費時,立刻就能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其背後是新零售長期重構零售行業的邏輯和鏈條的結果。

如開頭所述的美國實體店倒閉潮,數字化對於傳統實體店的改變正在蕩及全球,企業經營要滿足消費者需求也越來越需要線上的加持。對於新零售行業而言,這也是一個模式越來越完整並清晰的過程。要知道,在新零售出現伊始,人們對其概念的把握始終難以拿捏,不同參與者都在基於自身的立場給出了紛繁複雜的定義。

比如商務部就曾作出定義,“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爲中心,以行業降本增效爲目的,以技術創新爲驅動的要素全面更新的零售”。但是是以哪一羣消費者體驗爲基準,行業範圍如何界定?是單指零售業?還是讓上下游產業進行整合並協同?技術創新要如何應用?

種種問題似乎正在淹沒新零售本身的價值,而疫情爲觀察新零售提供了一個切面,或是說有了一個答案。盒馬鮮生等新零售企業,在過去幾年小步迭代的過程中,沉澱出的各種商業模式,已經爲新零售如何做到“以用戶爲中心”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而這一切已是風雨欲來,打破“線上”和“線下”的渠道界限僅是新零售的發端和表象,2021年的這波開店潮已經成勢,必將加快新老零售的更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