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這幅畫面所有人都很熟悉,東方明珠和周圍的摩天大樓,是上海的標誌,位於黃浦江東岸,都是現代化的建築。近處這座橋出鏡率也非常高,叫外白渡大橋,建於1907年,距今113年,是一座鋼鐵建造的小橋,外白渡橋是蘇州河東端最後一座橋,蘇州河在這裏匯入黃浦江,形成了上海最繁華的黃金地段。

外白渡橋爲什麼對上海那麼重要?因爲這座橋的歷史就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演變史。橋的名字很好理解,“白渡”,就是過橋不用花錢的意思,這座鐵橋的前身是一座木橋。公元1843年,上海開埠,外商乘船進入上海,爲了交通方便,1856年成立了一家“蘇州河橋樑公司”,在蘇州河東端建了一座木橋,名叫“威爾斯橋”,過橋要收費。到了1872年,因爲車流量和人流量加大,又重建了一座木橋,開始免費通行,所以叫外白渡橋。1907年,原來的木橋改爲鋼橋,成爲上海市第一座鋼橋,當然也是蘇州河第一座。

可以說上海從百年前到現在,都是熱門的旅遊城市,現在外地朋友來上海一般都會先到黃浦江西岸,外灘打卡,百年上海的地標幾乎都集中在那裏。不過要更深入地瞭解上海這座城市,領略老上海風貌,個人覺得蘇州河是最好的選擇,沿着蘇州河走一遍就能看盡上海100年。

蘇州河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古代上海的市中心就是蘇州河兩岸,從北新涇到外白渡橋。古代的交通以水路爲主,所以最開始的城市框架是以水系爲紐帶的,蘇州河下游的近海處被稱爲“滬瀆”,上海的簡稱“滬”就來源於此。

很多朋友可能會奇怪,上海的河流爲什麼叫“蘇州河”?這個名字還真的和蘇州那座城市有關係。蘇州河以前叫吳淞江,當年來上海的外國移民乘船進入上海,再從吳淞口沿河逆流向西到達蘇州,民間就把這條河叫“蘇州河”。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在和英國領事簽訂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把吳淞江寫爲蘇州河,算是給蘇州河定名。

這座橋和外白渡橋很像,也是蘇州河上的一座百年名橋,叫浙江路橋,建於1908年,比外白渡橋晚一年,兩座橋就像“雙胞胎”,浙江路橋是我國僅存的幾座魚腹式鋼木桁橋之一。

一百多年過去了,鋼橋看起來還是很有韻味,設計、造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時尚”的,漂亮、大氣,現在很多城市有新建的網紅橋,但是和一百多年前的浙江路橋、外白渡橋比起來,也不見得有多優秀,你覺得呢?

蘇州河上的橋數量非常多,最早的是浮橋,建於1735年,是清雍正年間,在今天的新閘路橋的位置。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上海城區的蘇州河上就先後建了十八座橋,開始的橋大部分爲木質,後來改爲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爲大部分是外國人建的,所以很多都是歐式拱橋。根據統計,蘇州河上海境內全長53公里的河面上,共有橋樑31座,現在數量肯定還在增加。

除了橋樑,蘇州河兩岸的建築更能代表上海的歷史,和橋一樣,大部分也都有百年曆史。上海的摩登與時尚被這些百年老建築完美演繹,我想國內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和魔都媲美。走在蘇州河南岸的蘇州路上,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於百年前那個繁華的東方大都會。

四行倉庫,具有特殊意義的老建築,位於蘇州河北岸,一座倉庫見證了淞滬會戰的慘烈,炮彈炸裂的牆壁上留下無數彈痕,強烈地衝擊着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很慶幸,上海爲我們保留了這麼多歷史遺產,這些百年前的建築也影響了現代的上海,走在魔都的街上,會發現很多現代大樓設計得也很有特色,不像其它城市,建築太雷同了,走哪兒看到的樓都長得差不多。

那麼,你走過蘇州河兩岸麼?對上海有什麼印象呢?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