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很多福利政策,其中一项福利就是将市直属的十大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从今天开始,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介绍一处。今天我们讲的这所公园,就在故宫的西边。在故宫的左右两侧,有两处特别的建筑,在明清时期,它们一个叫太庙,一个叫社稷坛。这种布局在当时被合称为“左祖右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右社”——社稷坛。

社稷坛是用来祭祀“社稷神”的地方。太社、太稷是我国古代两位非常重要的神仙,“太社”主管土地,“太稷”主管五谷。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社稷等同于于国本,所以历代帝王对有祭拜社稷神的传统。在明清时期,每年的农历2月和8月的第一天,皇帝都会把太社、太稷的神主牌位从拜殿中请出来,放在坛上,然后面南背北,对着神主牌位行祭拜礼,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社神和稷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繁琐,整套礼仪下来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从明朝的明永大帝到清朝的宣统,历任皇帝曾在这里带领皇亲国戚、权臣大吏举行过1300余次的祭祀大典。

相对于很多坐北朝南的建筑来说,社稷坛比较特殊,因为社稷坛是一个以南为上的院落,北门才是它的正门。进了北门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社稷坛的宫门,名曰戟门。戟门有三个门洞,最早在每个门洞都陈列着24支铁戟,总共72支。后来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期间,被美国大兵掠走了,说来也是可笑,当时这帮美国大兵以为这些铁戟都是金子做的,结果白忙乎一场。

过了戟门,就到了社稷坛的主殿——拜殿,很多第一次去社稷坛的朋友们都会觉得这个屋子看起来怪怪的,这就是因为它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大殿,在祭祀日,如果碰到刮风下雨等恶略天气,皇帝就会在拜殿举行祭祀大典。

再往南,就是主建筑社稷坛了。社稷坛是由汉白玉堆砌而成的三层平台,整体是一个正方形,坛上铺着从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布局,分别是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在坛台五色土的正中央有一个土龛,这个土龛名“社主石”,也有人叫“江山石”,上锐下方,象征“江山永固”。在社稷坛的西南几间配殿,分别是神厨、神库、宰牲亭,顾名思义,这就是为社稷神做饭的地方。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社稷坛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仿佛从来没去过的感觉?其实社稷坛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就是如今的中山公园。是不是一下子恍然大悟了?那么社稷坛为什么改名叫中山公园了呢?这事儿还要从民国时期说起。

在1914年,中国人第一次从西方国家了解到了“公园”的概念,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当时民国政府提出了把社稷坛辟为公园的设想,并改名为“中央公园”。后来在1925年,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当时的治丧委员会决定在社稷坛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吊唁仪式,从1925年3月24日起,孙中山的公祭仪式就在中山堂举行,北京各界群众数十万人前来祭拜。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就停放在了拜殿,正因如此,拜殿后来也改名成了“中山堂”,并在拜殿的南面悬挂了一块“中山堂”的匾额。后来在1928年,中央公园正式改名为中山公园,一直沿用至今。

有很多朋友都去过中山公园,但是大多人都是闲逛,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让您对中山公园有一个新的了解。如果春节假期无处可去,中山公园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是免费哟,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提前预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