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裏陽光明媚、暖意融融,嫩綠的小草破土而出,各色的花兒爭奇鬥豔,蝴蝶和蜜蜂聞到花香,也都上下翻飛、翩翩起舞。

樹林中鳥兒在歡樂地鳴叫,小溪旁孩子們在快樂地打鬧。即使是雨天,人們也感到欣喜,飛濺的雨花就像琴絃上躍動的音符,奏出優美和動聽的樂章。

時代在飛速進步,人們逐漸地擁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物質財富,也希望得到更多寶貴的精神食糧。可是古代社會因爲交通不便、信息不靈,遊子在外漂泊就會讓家人十分擔心。

美好的春日中,一位少婦就非常思念夫君,從而引發強烈的春思。下面分享皇甫冉的名作,開篇對比鮮明,頷聯扣人心絃,最後兩句更令人淚奔。

春思

唐代: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爲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皇甫冉,字茂政,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他從小勤奮苦讀,還深受張九齡器重。後來他果然不負親朋的厚望,狀元及第後就授無錫縣尉。皇甫冉10歲時就能寫詩,此後技巧就漸趨成熟,其作品清新飄逸,也多有漂泊之感。

詩人所處的時代戰事頻繁,很多青壯年都去了邊塞,家中只剩一些老弱病殘,更有很多婦女長年累月都無法與夫君團圓。詩人深知百姓們的艱難處境,更同情這些閨婦的悲怨心情,於是以女子的口吻,寫下了這首名作。

開篇就對比鮮明,交代了時間、地點,更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臨近新年,閨婦當然非常盼望郎君早日歸來。她的眼中是鶯啼燕語,而對方卻處於馬邑龍堆的沙漠邊城。而且彼此之間相隔萬里,音信皆無,她的心中怎能不焦慮?

作者在首聯中就採用了兩組對比,尤其是“報新年、路幾千”,很容易令人產生聯想,新年氣氛逐漸濃厚,正該闔家團圓之時,夫君卻不知身處何地,更是歸期無計!

良辰美景令人追思美好的過往,而淒涼的處境卻讓女主人公充滿相思之情,“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閨婦家住京城,緊鄰着漢室宮苑;可是一顆心卻躁動不安,早已隨着明月,飛到邊陲的胡天。

漢苑,暗指長安的繁華盛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男女老幼喜氣洋洋,可是閨婦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她撫摸着自己爲夫君親手製作的新衣,卻不知對方能否有機會試穿。明月寄託相思,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她希望明月的光輝,可以打破空間的界限,從而將兩顆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女子一邊在心中訴說着思念,一邊織錦傳情,“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可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徒勞,就連樓上的花枝都取笑她依然獨眠。多少次夢裏醒來,依然是空閨一人;多少次在心中深情呼喚,最後還是淚流滿面。

“錦字”,出自前秦時竇滔之妻蘇蕙的典故,她是迴文詩的集大成者,這裏表達了閨婦綿延不絕的相思和愁怨。讀者也能想象出當時她的悽苦心境,盼團圓又擔心夫君安危,想開心卻總是以淚洗面,其中感受非過來人難懂!

情思纏綿、孤寂無奈,心中一定會產生怨恨,於是閨婦發自肺腑地道出兩句令人淚奔的話語,“爲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她悲怨地說,請問主帥車騎將軍竇憲,何時可以班師回朝、刻石於燕然山?

封建帝王爲了自己的豐功偉業,不惜耗費巨資,也不管百姓們的怨憤。古語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滾滾黃沙中,不知掩埋了多少壯士的遺骸;硝煙瀰漫處,也數不清曾倒下了多少壯碩的身軀!

皇甫冉的這首名作意境深沉、技法高超,作者嫺熟地採用對比、毫無痕跡地引用典故,並藉助閨婦之口,委婉地鞭撻現實。讀完全篇,讓人感慨不已!

普通老百姓都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雖然守衛邊關也是一個神聖而光榮的使命,但若是爲了滿足某些人的一己私慾,而影響無數人的幸福生活,就會令天下人寒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