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爲曾經的歐洲強國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被迫簽署《凡爾賽和約》,明令禁止不允許研發無畏級戰列艦。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德國在1935年宣佈廢除該和約,並且開始建造全新的戰列艦,也就是“俾斯麥”號。要知道該艦艇長度在241米左右,最大喫水深度達到9米多,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5萬噸左右。此外“俾斯麥”號最高航行速度達到30節左右,堪比當今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速度,而且最大續航里程達到8500海里。

值得關注的是,“俾斯麥”號還配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和36門機炮。這種級別的打擊能力,即便是放在今天依舊是海軍部隊的中堅力量。根據記載“俾斯麥”號在1936年開工建設,於1940年正式服役德國海軍部隊,當時屬於該國麾下的王牌戰列艦之一。隨後還參與1941年的萊茵演習,主要任務是與“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開往大西洋,襲擊盟國的海上護航運輸隊。

當時“俾斯麥”號與英國的“胡德”號戰列艦相遇,前者直接向“俾斯麥”號發動打擊。以一枚380毫米的炮彈,直接摧毀了後者的彈藥庫,並且將“胡德”號直接攔腰斬斷。爲此還導致艦上的1400名官兵全部遇難,因此也爲日後被擊沉埋下了伏筆。隨後英國派出42艘艦艇“圍獵”德國“俾斯麥”號,並且出動多架“劍魚”式艦載機,對後者進行狂轟濫炸。在此期間英國艦隊與轟炸機,共計向其發射40枚炮彈,最終纔將“俾斯麥”號擊沉。

爲此外界也將這艘戰列艦稱之爲“最抗揍”的戰列艦,畢竟該戰列艦是在英國40多艘戰艦與航母的“圍獵”下才被擊沉。如果英國沒有出動數量如此之多的艦艇,未必能順利擊沉“俾斯麥”號。因此也足以看出這艘戰列艦的強大之處,而且在二戰期間,擁有打造排水量在5萬噸戰列艦的國家並不多。

可以說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德國的軍工實力究竟有多強,俗話說得好“窺一斑而見全豹”。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也不會在二戰結束後能迅速恢復“元氣”。

編輯:華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