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映射精彩瞬間,熒幕展現壯闊時代。2月11日20時,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而至,在一片歡樂吉祥、溫暖和順的新春氛圍中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相聲、戲曲、武術、魔術等形式多樣的節目,爲海內外中華兒女奉上了一道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文化盛宴。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精彩紛呈的好故事。發展的欣欣向榮,文化的源遠流長,人民的勤勞善良--把這些中國故事說好,正是央視春晚所要秉承的理念。牛年春晚緊扣時代主題、緊跟社會發展、緊貼火熱生活,把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的光榮歷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以及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果在多個作品中進行藝術性表達:小品《陽臺》帶觀衆回顧全國人民共克時艱的“陽臺故事”,特別節目《向祖國報告》展示中國航天人和脫貧攻堅工作者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文藝的使命在於看見“真”、感受“善”、發現“美”,牛年春晚把中國最富有時代意義的場景置在熒幕之上,這本身就是一股無形的感染力。爲時代書寫、爲人民抒情、爲奮鬥讚歌,這樣一場春節晚會就此有了硬核的“根”和“魂”。

盛世大聯歡,同慶中國年。牛年春晚面向的是全球億萬觀衆,向外界傳達出中國聲音,這就是最好的舞臺。歌舞《節日》裏,匯聚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與東方舞、西班牙響板舞與阿根廷探戈、俄羅斯民俗舞和中國紅綢舞等五大洲的特色歌舞,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美畫卷緩緩展開。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往宏觀處去看,牽連着民心相通的“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給各國帶去滿滿的發展機遇,也讓普通民衆有了明顯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是經貿往來的需要,也是人文交流的成果,就如同《節日》裏中國紅綢舞所表達的一樣,“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人民之間緊密的情感紐帶。牛年春晚聚焦於此,亦回應着世人對中國所投以的關注目光。

相比於時代的宏觀敘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同樣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每年觀衆看到春晚演員表,都會得出“神仙陣容”的感嘆:從著名錶演藝術家到青年演員,從歌唱界到舞蹈界、話劇界,閃亮登場的無不是在各自藝術領域走在前列的明星與翹楚。牛年春晚,而來自湖南祁東啓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與成龍、李易峯等明星一起聯袂,爲億萬觀衆演唱歌曲《明天會更好》。他們稚氣未脫的臉上展現自信的笑容,歡快歌聲裏唱着對未來的期盼,這正是普通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所展現的最樸實模樣。“春晚是百姓的舞臺,充分體現了人人都可以上春晚,只要有熱情,有一技之長,有真情投入,都有機會”--春晚總導演陳臨春的寄語,映照的是央視春晚賦予普通人夢想照進現實的“星光大道”。

一臺大型晚會必然是融合各種要素的集大成者。既是藝術的“大舞臺”,也是科技“練兵場”,央視春晚完成着兩個維度的深刻把握,對流行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從而讓節目內容耳目一新。今年除夕夜,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通過8K超高清播出試驗頻道對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進行直播,這也是全球在8K超高清電視頻道的首次重大活動直播。8K超高清屏幕中的畫面纖毫畢現,顯示效果細膩逼真--享有“全球首發”的技術殊榮,央視春晚的“排面”始終是獨一份。因爲疫情原因,牛年春晚首次採用“雲”傳播、“雲”互動形式,劉德華、周杰倫明星等實現隔空連線;AR、XR、電影特效技術助力實現精彩視覺效果……新科技、新表達、新理念貫穿牛年春晚,這份新意盎然之氣象,正符合了春天萬物生長的生機。

牛年春晚,把中國故事刻進新時代的年輪。據初步統計,截至11日24時,2021年春晚直播受衆規模達11.4億人。自1983年舉辦至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成了中國規模最大、最受關注、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綜藝晚會。這種魅力從何而來?答案其實很簡單,無論什麼時候,講好中國故事都是它創作的不變鐵律。一臺晚會,奏響了這個時代最響亮的旋律,讓人們在短短几個小時的過程中引發情感共鳴,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夢想就在前方。(謝偉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