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初六,西太后慈禧囚禁光绪帝,并连发多道谕旨捉拿维新派。维新志士们惊闻宫廷政变的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袁世凯将自己卖了。谭嗣同的老师康有为连夜逃离北京,但谭嗣同没有跑,他的第一反应是营救光绪帝。

袁世凯已倒戈,荣禄原本就心向慈禧,官府已无可以倚仗的势力,谭嗣同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位老师——源顺镖局的总镖头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何许人也?他原名王正谊,是河北沧州人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三岁丧父生活贫苦,从小体格健壮向往武力。

十四岁时,在烧饼铺当学徒的王正谊不甘心如此度过自己的一生,拜了武师肖和成为师,走上了习武之路。肖和成武艺不算顶尖,但帮助王正谊打下了基本功。两三年之后,王正谊拜别肖和成,改拜沧州地面最有名的武师李凤岗为师。

李凤岗起初并不愿意收王正谊为弟子,毕竟他出身贫寒(没有多少拜师费)、其貌不扬(没有高手风范),虽有一定功底但也算不上出类拔萃。但王正谊下定了决心要拜李凤岗为师,于是在多次被拒后长跪于李凤岗门前。最后,李凤岗被王正谊的诚心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答应收他为入室弟子。

王正谊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拜入李凤岗门下后勤奋学习刻苦练功,再加上有较高的习武天赋,几年内便将李凤岗的成名绝技长拳与双刀掌握得融会贯通。尤其是双刀使得出神入化,俨然已高过其师李凤岗。

李凤岗见王正谊已得自己真传,有心让他到江湖中去历练,便把他推荐给了师兄刘仕龙。刘仕龙是一名镖师,武艺高强见多识广。王正谊跟着刘仕龙押镖行走江湖,凭借一口大刀闯出了不小的声名,又因在李凤岗门下排行第五,便赢得了“大刀王五”的绰号。时间一长,大家都不叫王正谊本名,而是称他为大刀王五。

同治十年(1871年),27岁的大刀王五拜别了刘仕龙,途经津门到了京城。当时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尚且年幼,不过,二十年后霍元甲将和大刀王五不打不相识,结成莫逆之交。当然,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王五只身来到京城后,干的仍是老本行。王五武艺高强,性情又豪爽,很快就在幽燕一带结交了不少江湖好友。走镖不仅要靠个人的武艺,还要靠江湖朋友的关照。毕竟走镖要护送货物在期限内安全到达目的地,如果一路打打杀杀,即便不遗失货物,也容易误了时间。

王五武艺高强,又结识了各路江湖好友,无疑具备了自己开镖局的条件。再加上几位镖师朋友也劝王五自己开镖局,于是王五便于光绪元年(1875年)在前门外西半壁街开了一间镖局,名为“源顺镖局”。

正是在王五开镖局这一年,十岁的谭嗣同拜了一文一武两个老师。文是浏阳欧阳中鹄,武是大刀王五。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在大刀王五的教育下,谭嗣同修习了剑术,受到了侠义精神的熏陶。因此,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这样写道: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谭嗣同出身于书香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是咸丰十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此,年少的谭嗣同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习武方面,而是侧重于习文。不过,谭嗣同虽未一直跟随王五习武,但他与王五之间的情谊却没断,而是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王五开镖局的时候,镖业还是朝阳行业,又加上王五武艺高强、为人仗义。因此,源顺镖局开得有声有色,颇受同行及江湖人士的敬重。此外,王五平日里还好打抱不平,时常帮助贫苦百姓。老百姓们曾赠以“尚武”、“济贫”两块匾额悬于镖局门首,以表彰王五的侠义之举。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五结识了后来的津门大侠霍元甲。他们结识的经过颇为有趣,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当时王五去天津拜会好友,听说北门外竹巷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正在药栈找那个当搬运工。

王五有心试一试那位大力士是不是果真如传言那般神勇,便令几个手下搬了块巨大的青石挡住了药店旁的井口。药店的伙计去挑水,用力去推青石,但青石却纹丝不动。之后,他又叫出两个伙计,三个人合力都无法搬动青石。

井边围了越来越多好事的观众,有人提议喊霍元甲过来,于是一个伙计便去了请霍元甲。霍元甲一听这事儿,立马知道这很可能是冲自己来的,放石头的人很可能就在一旁看着呢。确实如此,当伙计去喊霍元甲的时候,王五的手下也去了喊王五。

当王五来到井边不久后,霍元甲也赶到了。只见霍元甲双手扶着青石,一推一送便把青石推到了地上,不仅不喘气,还始终带着微笑。王五走下场称赞了霍元甲一番,对于青石之事,两人心照不宣。此后两人越聊越投机,结成了好友。

也正是在王五结识霍元甲那一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御史安维峻向朝廷上疏力陈和议之弊,强烈要求严惩朝廷重臣李鸿章。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却遭来贬斥,被革职充军戍边。

可悲的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站出来为安维峻鸣不平。对此,大刀王五极为义愤,连日叹息悲叹。安维峻离京那天,王五亲自护送安维峻走了很远。由此可见,王五虽没文化,但他的精神境界却远比许多张口仁义闭口孔孟的读书人要高。

也正是在这一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与变法。谭嗣同这位爱国志士,亦以极为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谭嗣同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并结识了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谭嗣同才识明达、魄力绝伦,深得康有为与梁启超的赞赏。当时的湖南巡抚想在湖南实行新政,便请谭嗣同回了老家。经过一番努力,湖南很快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先进省份。谭嗣同的才华得到了光绪帝的赏识,被召入京参加变法活动。

谭嗣同回到京城后,王五感到非常高兴。他本就极为敬重爱国志士,要不然也不会亲自护送被贬的安维峻离京。此时看到当年跟自己学习武术的谭嗣同成长为了一位救国救民的爱国志士,自是无比欣喜。

谭嗣同则心念二人的师徒之情、友人之谊,敬重王五的侠义之举,再加上谭父亦是王五的朋友,于是时常跑到源顺镖局去拜访王五。王五虽不能完全理解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但他知道谭嗣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便也渐渐倾向于维新。

不久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也时常随谭嗣同去源顺镖局镖局,镖局也因此而成为维新志士经常聚会的地方。通过与维新志士们的密切交往,王五这位从未读过圣贤书的习武之人,也渐渐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蕴。

维新变法所施行的种种新政策,不可避免地要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顽固派的仇视与抵制。慈禧先是逼迫光绪撤掉了亲近维新派的大臣翁同龢,任命荣禄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更是密谋废掉光绪、取消新政。

危急时刻,光绪帝下密诏给康有为,令他们想办法进行搭救。维新派本身只是一帮无势力的书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曾表示支持变法的袁世凯身份,当时袁世凯手下有七八千人。

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八月初四晚,谭嗣同独自到了袁世凯在京城的住处,与其商议除掉荣禄、救光绪帝的计划。当晚,两人达成一致、定好计划。谭嗣同没想到的是,袁世凯是个极为狡猾的两面派,第二天他就赶回天津面见荣禄,将维新派彻底出卖了。荣禄收到消息后,又赶紧赴京禀告慈禧。

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夺去了光绪帝的印信,将其囚禁于瀛台;对外宣称光绪帝重病,自己临朝训政。同时,慈禧连发多道谕旨捉拿维新志士。康有为得知消息后,匆匆逃离了京城,但谭嗣同没有逃跑,他的第一反应是营救光绪帝。

此时,谭嗣同唯一可以倚仗的人是大刀王五。他不仅自身武艺高强,在江湖上声望也很高,由他出面定能组织到不少江湖人士。谭嗣同去源顺镖局找到王五,把情况简单说明后,王五当即联络人马准备营救谭嗣同。可惜,禁宫防范森严,召集的人手又极为有限,未能成行。

意识到营救光绪帝是个不现实的想法后,大家都劝谭嗣同赶紧离开。但谭嗣同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掷地有声地对大家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两天后,谭嗣同于浏阳会馆被捕,随后被押入刑部北监。王五得知消息后,极为痛心。营救光绪帝的计划未能成行,谭嗣同又被捕入狱凶多吉少,他决心放手一搏劫狱救谭嗣同。他一边紧急联络人马,一边动用在京城的关系买通了狱卒,好摸一摸大牢的防守情况。

王五到狱中见到了谭嗣同,向他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但是谭嗣同却说,他已决心赴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来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请王五不要做无畏的牺牲。分别前,谭嗣同仰头长笑,念了一首刚作的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梁启超曾解释说,“两昆仑”指的是康有为与王五。谭嗣同的意思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仅不吝惜自己的性命,还因牺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康有为和王五都是像昆仑山一样挺立的爱国志士,他们将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康有为后来的行为辜负了谭嗣同,但大刀王五没有。事实上,就在劫狱的计划被谭嗣同拒绝后,王五仍没有放弃救谭嗣同的念头。亲入刑部大狱,也使王五感觉劫狱的计划不现实。进行一番思索之后,王五决定劫法场。相比劫刑部大牢来说,劫法场要容易一些。

八月十三,谭嗣同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五人被重兵押往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王五带领一帮江湖好手分散躲在人群中,却始终没有找到动手的机会,官兵防守太森严。况且,谭嗣同神色自若、毫无惧色,也使他犹豫是否要前去营救。

就在王五准备冲入法场之时,谭嗣同却忽然慷慨激昂地吼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王五放下了手中的大刀,垂头长叹了一声。血溅法场,谭嗣同等六君子以身殉法,壮烈牺牲。

谭嗣同等人就义后,很多人都害怕受到牵连,不敢上前为壮士收尸。王五却毫不畏惧,带领江湖好汉为谭嗣同等人收尸。之后,王五更是多次组织人手对顽固派要员进行刺杀。虽未成功,但为谭嗣同报仇、拯救苍生之心却日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大地轰轰烈烈兴起。时年6月,慈禧允许义和团进驻京城。大刀王五这位爱国志士对列强有着深深的痛恨,并且与义和团领袖朱红灯等人有旧,于是毅然加入了义和团。

七月二十凌晨,八国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过两天的激战,联军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义和团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

在京城遭到八国联军进攻的危难之际,大刀王五组织镖局的镖师加入义和团的战斗序列,与清兵一同防守西交民巷,将一位武林高手的报国情怀展现到了极致。

遗憾的是,义和团的冷兵器终究抵挡不住联军的热兵器。八国联军很快就占领了京城,慈禧及皇室仓皇逃到了西安。

八月初八,德国人将王五抓捕,并将其与两个镖师及另外四个义和团成员枪杀于火车站旁的德军司令部里圃。王五的护国之心停止了跳动,江湖失去了一位行侠仗义的好汉,中华失去了一位忠心报国的英雄。但他死得其所,无愧于谭嗣同的“昆仑”之赞美!

大刀王五被枪杀后,德国人又将他的头颅割下,高悬于城门上示众,以致于家人无法给他入殓。其他的京城高手要么同样牺牲,要么早已逃离京城。霍元甲得知此事后极为悲愤,带着徒弟刘振声从天津奔赴二百里,偷偷潜入京城。

当时京城到处是耀武扬威的联军士兵,到处设置关卡侮辱国人,霍元甲极为气愤,但传统武术不敌洋枪洋炮的惨痛事实摆在眼前。津门大侠霍元甲,也只能默默叹息。

霍元甲先是去到源顺镖局,自与王五因大青石相识后,他曾数次来镖局拜访王五,因此轻车熟路。可惜的是,镖局已被查封。霍元甲心知再难从江湖中寻到帮手,便去找到了王五的一位文人朋友。他叫刘鹗,有《老残游记》传世,与王五是忘年之交,与霍元甲亦有旧。

刘鹗师从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太古学派,古道热肠极为重情,得知霍元甲想夺回王五的首级后,并开始想方设法帮助霍元甲。他利用京城的各方关系,拿到了城门舆图及附近地形图,并打探到了洋人的大致部署。

当天夜里,霍元甲带着徒弟刘振声夜间登上城楼,取回了王五首级。之后,他又找到王五家人,将王五尸首合葬在了一起。大刀王五泉下有知,必定感到欣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