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男子反映結核類患者就醫難”的消息引發關注。

據報道,黑龍江哈爾濱男子翟先生反映稱,自己74歲的老母親發燒數天沒有診斷結果,但醫院卻不停要求轉院,血液研究所懷疑翟先生母親患結核類疾病,需要去傳染病醫院或胸科醫院進一步診斷,但全市有能力救治肺結核的醫院不接診。對此,市長熱線客服表示,因接診新冠,不能接普通病患。媒體發稿前,翟先生稱,血液腫瘤研究中心已經爲翟先生母親換了治療方案,並且不會再要求其母親轉院,該點藥點藥,說話也客氣了。

翟先生母親的看病經歷可謂一波三折,先是被哈爾濱市第一人民醫院要求轉院,接着是到哈爾濱血液研究所做了全套血液檢查,骨髓穿刺後又被要求轉院,期間還遭遇踢皮球般推卸責任,讓人感到一陣陣心酸。但哈爾濱全市有能力救治肺結核的醫院全部停診,通過求助市長熱線後涉事血液腫瘤研究中心才更換了治療方案,且不會再要求其母親轉院,就連服務態度都好多了,實在令人五味雜陳。

接診新冠,就不能接普通病患,市長熱線客服給出的解釋是,接診新冠肺炎患者,再接診其他普通患者容易感染,所以就不接診。這一點不否認,但如此一來,全市有能力救治肺結核的醫院全部停診,又因疫情防控不能外出就醫,如此“一刀切”做法,讓普通患者上哪裏去看病呢?

新冠肺炎患者要隔離救治,普通患者也應治療,這不僅是常識,也是基本的醫療倫理,更事關平等就醫權。翟先生就替普通患者發聲,至少患結核病的人得有個看病的地方。

事實上,上個月,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個別地區存在醫療機構感染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發生院內聚集性疫情,給部分民衆就醫帶來影響,甚至基本就醫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門發佈通知強調,醫療機構在保障民衆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必須做好感染防控工作,不得因爲感染防控採取一關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等“一刀切”手段,影響民衆獲得基本醫療服務。

說的也是,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做好感染防控,是醫療機構日常診療的兩個方面,二者並不矛盾,應當共同做好、協同推進。因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還要求各地醫院,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和預檢分診,按時段安排好患者就診時間,減少人員聚集。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對發熱門診患者以及普通門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要加強核酸檢測等檢驗檢查,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前不得允許患者離開醫院。

該通知下發10多天了,哈爾濱仍然沒有嚴格執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相關要求,依舊我行我素,公然將“一刀切”進行到底,不僅沒有做到精準、科學防控,還暴露了懶政嘴臉,實屬不應該。

而爲了預防醫院感染防控“一刀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甚至特別強調,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管,要求醫療機構做好醫療服務,不得以等待覈酸檢測結果、開展感染防控等爲由,延誤患者治療或推諉拖延。對民衆反映基本就醫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覈查,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相關醫療機構和人員的責任。

面對哈爾濱醫院感染防控“一刀切”現象,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是否履職到位,也同樣需要追問。如今,當地民衆已經通過媒體反映基本就醫需求“得不到”滿足,是不是應及時進行覈查,並追究相關醫療機構和人員的責任?答案不言而喻。

不否認,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做好感染防控協同推進,對醫療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但無論如何,既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經強調“醫院感染防控不能一刀切”了,就沒必要像禁止防疫層層加碼那樣說多少遍,也不論疫情風險等級高低,各地各醫院理應嚴格執行。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更應該強化日常監管,敦促醫療機構做好醫療服務,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做好感染防控工作“雙推進”“雙做好”,切莫顧此失彼,更別等點名道姓批評。

說到底,新冠患者應隔離救治,普通患者就診也不能落下。但要切實做好感染防控工作,確保“齊推進,兩不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