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嚴寒、比特幣:誰搶走了伊朗的電?

最近一段時間,比特幣價格火了。

今年一月初,比特幣單價衝上四萬美元高點,較十個月前價格漲了10倍,其中從去年十二月中旬開始不到20天的時間裏比特幣的價格翻了一倍。

世界各國礦工都在熱火朝天地挖礦,尤其是被美國製裁的國家,都指望着靠比特幣交易打破美國的金融制裁。委內瑞拉甚至動用了軍方資源開礦,可同樣被美國製裁、電比自來水還便宜的伊朗,卻逆其道而行之:1月14日,伊朗政府正式宣佈停止境內所有持牌中國比特幣公司的採礦活動。

伊朗是一個電十分廉價的國家,普通工業電價約人民幣3角/度,據伊朗媒體統計這種情況下挖一枚比特幣總成本只有約人民幣9000塊。按現價20萬元/枚計算,只要挖出八枚比特幣就能收回設廠成本,耗費的時間不到一年。

考慮到伊朗天然氣價格極低(摺合人民幣價格,約爲冬季4分/方,夏季7分/方),一些中國比特幣礦場會直接包下當地私營的燃氣電廠,以更低的價格取電挖礦。在伊朗西北部挖比特幣礦的L先生向世界說透露,他包下電廠的供電價格低至人民幣0.12元/度。

廉價的電力激起了本地和各地礦工的熱情。不斷有中國人在伊朗投資設廠挖礦。據Bitooda網站統計,伊朗是繼美國和中國後,世界第三大比特幣持有國,持幣量佔總幣量的8%。

起初互聯網上波斯語媒體關注到在伊挖比特幣礦的中國人,主要是因爲12月底到1月初的這一輪比特幣價格暴漲。

1月8日,一位名叫Nasim Tavakol的伊朗女企業家在推特上聲稱,中國人在克爾曼省拉夫桑簡經濟特區建立了最大值爲175兆瓦耗電量的比特幣工廠,並給出了谷歌地圖定位。1月10日,中伊區域鏈組織成員Mohammad Reza Sharfi在就此話題在接受伊朗媒體Tejarat News採訪時表示,既然政府批准外國人採比特幣,那麼也應該批准伊朗人採。

直到1月11日前,伊朗媒體上關於中國比特幣礦場的討論還是圍繞市場準入問題。可1月11日開始,一次規模空前的大停電席捲伊朗全國,在此之後,畫風突變。

迷之冬日拉閘限電

今年1月11日起,伊朗十多個省市都出現了大規模拉閘限電的現象。其中1月11日到13日間,首都德黑蘭地區按照區塊每天隨機斷電大約兩小時,先是街邊路燈,然後是家裏電燈,先後熄滅,德黑蘭超過一千萬人口陷入黑暗。德黑蘭工業城負責人帕尼揚表示,斷電給2500個工業單位和生產線造成了損害。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近期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頻繁斷電,給周邊工廠造成極大損失。甚至有傳言稱部分重要的石化廠和化工廠都因“斷氣”停產。

由於發電和輸電設備老舊,停電在伊朗屢見不鮮。只是在今年之前,幾十年來停電基本都發生在高溫的夏日。一面是民衆爲了避暑,大量開啓製冷設備導致電力負荷高企,一面是老舊的發電輸電設備在高溫高負荷下宕機甚至起火。去年七月,伊朗南部胡吉斯坦省和法爾斯省的多家電廠和變電站在50多度酷暑下因高負荷起火,導致許多海外反伊朗媒體和陰謀論者揣測是美國以色列戰機攻擊了伊朗設施。

不過,伊朗冬日斷電限電卻很反常。一位伊朗女性在Instagram上調侃,“內賈德當政時我們只有夏天停電,魯哈尼上臺後,現在冬天也開始停電了,等下屆政府上臺後我們會不會一年四季都停電呢?”

面對民衆的不滿和質疑,伊朗政府對停電原因甚至沒有確定一致的解釋。

德黑蘭市議會主席和環保部部長先後將停電歸因於防治空氣污染。最近幾周,德黑蘭多個地區空氣污染指數超過200,伊朗衛生部連發外出健康預警。按照環保部長的說法,爲了保護空氣潔淨,全國電廠不再使用重油作爲燃料,結果就是電廠燃料短缺,發電量不足,多地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德黑蘭電力公司則建議民衆,爲環境着想自主將用電量降低10%。

伊朗石油部和電力部則認爲,斷電是由於冬季來臨,民衆取暖加大了燃氣消耗,導致流向電廠的燃氣減少,導致供電不力。伊朗政府向所有民衆羣發短信,建議大家在家多穿厚衣服少開窗,以減少燃氣消耗。可早前衛生部卻建議民衆勤開窗通風換氣,防止呼吸道流行病傳播,緩解新冠疫情期間的病房壓力。

其實,這些說法背後都是一個邏輯:要取暖還是要環保?要取暖,只能用重油把電廠天然氣燃料缺口堵上。要環保,就別指望家裏太暖和。

可重油不燒了,電也停了,德黑蘭空氣污染指數依然沒有下降的跡象。民衆開始質疑:我們的電去哪了?這時,一些伊朗媒體人開始把鍋甩向了在伊朗挖比特幣的中國人。

比特幣背鍋

Tavakol1月8日發的推特在被Entekhab News等自由派媒體翻了出來,作爲中國比特幣礦工霸佔伊朗民衆用電份額的“呈堂證供”。

《同城報》著名記者Mahsud Nouri發推聲稱中國克爾曼省礦廠負荷達175兆瓦,擁有一萬臺低效M3計算機,他直接@伊朗電力部要求作出回應。

視頻媒體Ravi則發表《中國人破壞了伊朗電網》視頻,在比特幣價格近期瘋漲與伊朗斷電間建立起了聯繫,並借伊朗信息部副部長Amir Nazemi之口證實中國不僅在克爾曼拉夫桑簡經濟特區採礦,而且在東阿塞拜疆省的Aras特區也建有比特幣工廠。

受沙特扶持的反伊朗波斯語電視臺Iran International以及美國扶持的Radio Farda、Manoto等新聞和電視媒體很快就捕捉機會,直接指責中國礦工和伊朗革命衛隊合作挖礦導致伊朗民衆用不上電,在伊朗民間製造出“電都停了,污染還沒散去,就怪中國人用電”等等言論。

面對境內外媒體掀起的輿論風暴,伊朗政府的回應不溫不火,缺乏擔當。

1月12日電力工業發言人馬沙迪直接將“非法開採比特幣”定義爲斷電的罪魁禍首。電力部長阿爾達康尼揚 給出的論述則立場反覆、自相矛盾。先是承認中國人確實在採比特幣,但同時澄清中國比特幣礦場都有合法牌照可以繼續合法經營,而後又說中國礦廠採礦是伊朗拉閘限電的原因之一。

魯哈尼辦公室發言人13日下午表示伊朗當局絕沒有參與挖礦(儘管革命衛隊一直在挖礦通過比特幣交易用來躲避制裁),先把挖礦耗電的責任撇的一乾二淨,又強調將打擊非法採礦者,暗示合法採礦者的用電權益將得到保護。

不過,當日晚間伊朗電力部還是以“尊重民意”爲藉口,暫停了克爾曼省拉夫桑簡經濟特區持有合法牌照的中國比特幣挖礦公司的運營。到了14日,伊朗政府證實已經叫停所有持有合法牌照的中國比特幣挖礦公司。

“暴利行業 大家都眼紅”

開比特幣礦廠的L先生透露,在伊朗當地外國比特幣公司生存並不容易,除了辦牌照花費巨大,公司運營期間當地政府部門也隔三岔五要來盤查,甚至連員工也刁難公司。按他的話說:“暴利行業,大家都眼紅!”

其實,伊朗政府部門很早就對比特幣的耗電量做了研究,認爲挖1枚比特幣消耗電量約7.2萬度,相當於德黑蘭28戶人家一年的用電量。伊朗區域塊組織董事會成員表示,即使全世界比特幣礦工在伊朗挖礦,消耗的電量也只有7000兆瓦,還不及伊朗全國電力運輸中損失的電量(1萬兆瓦)。就連電力部長阿爾達康尼揚也承認,比特幣挖礦在38000兆瓦的伊朗全國電力負荷中只佔了300兆瓦。

不過,電力危機顯然爲政府盤剝暴利的比特幣公司提供了完美機遇:當地消息指,伊朗政府關停合法經營的公司,是因爲難以再進行盤剝,順便可以堵住民衆抱怨的嘴,而對可以進一步索賄的無牌照挖礦公司,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這次強關合法經營的比特幣公司,除了利益盤剝,其實更多的是爲了掩蓋伊朗近年來能源開發不力的現實。

魯哈尼政府在2017年立下誓言,要在2021年任期結束前讓全國人民在冬天用上燃氣供暖。於是這幾年大力鋪設管道,把一些邊遠窮困地區接入了天然氣供應網。燃氣消耗量大了,可在供應方面,由於國際制裁下資金和技術難以進入伊朗油氣田開發市場,坐擁全球最大天然氣儲量的伊朗一直面臨開採瓶頸。

如今,爲了兌現諾言,分給百姓家的燃氣多了,分給工業發電用的燃氣自然就少了,再加上今年比往年寒冷,德黑蘭的用電量就比往年多出15%,電廠斷氣拉閘限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只不過,魯哈尼政府在政治之外,是否考慮到關停合法比特幣礦廠對伊朗投資環境的打擊?

(文/權文武 責編/張希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