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年,到了現在,該返鄉回家了吧?不過別急!現在的農民工兄弟都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是返鄉呢?還是留下就地過年呢?

今年的春運開始有些日子了,和往年的熱熱鬧鬧來說,這次的春運可以說是太過冷清。各地也發出了“非必要不流動”的號召,讓大家選擇就地過年。也正是爲此,農民工朋友心裏的秤就開始了左右搖擺,到底是回家呢,還是不回呢?甚至有農民工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很擔心春節後會滯留在家鄉,或者因爲兩地的政策不同,會兩地耗費各14天的時間,既不能陪伴家人,也不能按期回原單位上班。

還有的農民工左右爲難,是因爲“就地過年”讓家中的親人在春節真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雖然就地過年有利於讓人員減少流動,甚至政府和企業還給出了很豐厚的補貼、紅包,以及消費券,甚至還退出了免費的留量、門票等,但遠在家鄉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又該怎麼過這個年呢?

原本的春節團圓,可能是不少父母,尤其是農村父母老人們一年最期待的團聚時刻,因爲作爲空巢老人的他們,在這個時刻,才能感受到子孫繞膝的快樂。但是,隨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以及農村勞動力走出去,城市化發展的變化趨勢,傳統的養兒防老已經走在瞭解體的路上。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因爲得不到關愛,以及子女、父母的贍養與照顧,又不能很好的融入現代互聯網社會,顯得與時代脫節。甚至在2012年,網絡上還流行了一陣子“新二十四孝”,和傳統的二十四孝不同,新二十四孝的內容,大體是“教父母學會上網”,“經常給父母做飯”,“給父母提供零用錢”,“給父母買保險”等,甚至“經常看望老年人”還被列入法律實施。

但面臨一個子女的家庭要同時供養兩對父母的壓力下,還要負擔起子女的教育以及各種補習班、輔導班的費用,僅僅依靠農村種地餬口是根本不夠的,走出農村進城務工成了多數中青年農民的選擇。可這次,春節的“留下就地過年”,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春節團圓,變成了空談。

好在國家及時做出了必要安排,尤其是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方面,要求春節前各地做好摸排工作,並定期探訪,瞭解需求,提供幫助,並落實救助保障政策,並提倡農民工採用電話和網絡視頻方式,和老家的老人和孩子常聯絡。

在浙江雲和縣白龍山街道,已經有113名留守老人收到了慰問物資。在長興縣,當地的老年食堂春節不休假,爲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而更多的地區則採用了結對照看,鄰里守望的志願者行動,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在春節感受不一樣的溫暖。

其實,只有解決了農民工朋友的後顧之憂,解決好農民工們“大後方”的問題,讓家裏的老人和孩子過一個好年,才能讓“就地過年”政策更好的落地,同時也讓農民工朋友能在就業的城市,安心的過一個好年。您說是嗎?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