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 文/蔣金麗 編輯/蔣詩舟

自從飯圈文化滲透到基金圈,基金經理也被組起了CP。其中,最出圈的當屬“波君一蕭”——中歐基金的周應波和易方達基金的蕭楠。

這兩位都是廣受投資者認可的明星基金經理,前者以成長股見長,後者因專注消費而出名。

“嗑CP”哪有“真CP”香。實際上,在高手雲集的公募圈,有不少基金經理伉儷,在投資場上各有所長、各具風采。

恰逢西方情人節,向大家介紹4對明星基金經理夫妻,爲了加深記憶,《財經》新媒體也給他們起了CP名。

千妍萬宇組合:興證全球基金謝治宇&圓信永豐基金範妍

謝治宇是興證全球基金的頭牌之一。1981年出生,經濟學碩士。2007年研究生畢業後加入興證全球基金,歷任研究員、專戶投資部投資經理,現任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

2013年1月起,他開始擔任公募基金經理,接管的第一隻基金——興全合潤,讓他名聲大噪,任職回報高達792.51%(統計區間:2013/1/29 -2021/2/10)。

因業績出衆,謝治宇市場號召力頗強。2018年1月,在沒有限購的情況下,由他掛帥的興全合宜曾創下一天300億元的募集紀錄。當時爆款基金還不像現在這麼普遍。

生不逢時,興全合宜成立之際恰逢股災。這隻基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表現都很平淡,謝治宇本人也被詬病陷入“規模困境”。

面對質疑,業績是最好的反擊。三年來,謝治宇帶領這隻“巨無霸”基金跑出了亮眼的淨值曲線,截至2月10日,興全合宜成立以來收益率121.42%。

2019年底,他發行了目前在管的第三隻基金——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混合,目前淨值也翻了將近一倍。謝治宇身上的擔子不輕,管理規模已經接近600億。

在前一陣的基金追星潮中,謝治宇的粉絲給他設計了一條slogan,叫“謝天謝地謝治宇”。

他反對給某隻個股貼上“價值”或者“成長”的類型標籤,也不認爲自己可以歸類到某一類投資風格的投資者。不管從持倉行業,所屬板塊看,他的基金都是均衡配置,低換手率。

謝治宇認爲,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真正需要擇時的時候其實很少,只有在市場極度高估或極度低估的時候纔要去做。

他的建議是,與其去在意短期的市場波動,還不如選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安安靜靜地做一個長期投資。

和丈夫相比,範妍的名氣沒那麼大,但履歷同樣可圈可點。

她的投資生涯起步於券商。先後在興業證券和安信證券做過策略分析師,還獲得過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研究領域爲策略研究):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第二名,2010年第三名。

之後轉型公募,先是跳槽到工銀瑞信基金做策略研究員,2015年左右加入圓信永豐基金。她參與管理的第一隻基金是圓信永豐優加生活,任職回報爲237.70%(統計區間:2015/10/28 --2021/2/10)。

圓信永豐基金是一家小型公募,規模僅240億出頭,身爲權益投資部總監的範妍,一個人就貢獻了100億的流量。

範妍在管的基金有7只。不同於謝治宇自下而上的風格,她喜歡自上而下做投資。簡而言之,就是從大環境中尋找受益行業,再從受益行業中尋找業績優秀的公司。

夫妻倆的持倉都比較均衡,但行業偏好有所不同。從2020年四季報的前十大重倉股來看,範妍涉足電子、軍工、醫藥、新能源等板塊,而謝治宇買了機械製造、半導體、家電、金融等行業的股票。

逸蘭衆山小組合:廣發基金費逸&中歐基金葛蘭

只要一提起醫藥基金,大部分人就會想到葛蘭。她是基金圈的“醫藥女神”,人美、聰明,業績好。

基民對她的喜愛,全都概括在那句出圈的口號裏:全世界最好的蘭蘭,不是衛蘭,也不是阿蘭,而是葛蘭。

支付寶理財平臺數據顯示,一月份葛蘭的搜索量增長了七倍,其中有不少人搜“蘭蘭”這樣的暱稱。

“學霸”是葛蘭的標籤之一。她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之後又在美國西北大學取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據說5年的碩博課程,她4年就完成了。

基金圈從來不缺學霸,但能將專業和投資結合,並且業績出類拔萃的,仍是少數。

2011年,回國後的葛蘭進入國金證券做研究員,所在團隊曾獲得新財富第一名,而後輾轉至民生加銀基金做研究員,於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

2016年9月,葛蘭發行了自己的第一隻產品——中歐醫療健康混合。憑藉過硬的專業背景和敏銳的洞察力,她將這隻產品打造成醫藥主題基金裏的標杆之作。

自成立以來,中歐醫療健康混合的回報率達336.01%(統計區間:2016/9/29 --2021/2/10)。這隻產品的出色業績,既得益於醫藥行業所處的風口期,也離不開葛蘭自身的過人之處。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葛蘭的選股邏輯,就是“尋找變化”。她對公司拐點極爲敏感,“有變化的地方,往往伴隨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尋找受益的一方,就是投資機會所在”。

葛蘭的管理規模已經突破400億。讓外界頗爲意外的是,她的能力圈並不侷限於醫藥行業,還覆蓋了半導體、新能源、電力設備、輕工等行業,這在她管理的其他三隻基金的持倉上均有所體現。

和妻子出圈的方式不同,費逸最近一次走紅,是因爲一條短視頻:裏面列舉了數位入行時一頭秀髮,如今卻被“禿然襲擊”的績優基金經理,費逸正是其中之一。

科班出身的費逸,本碩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專業,2010年畢業後進入廣發基金做研究員。

起初他主要研究週期行業,包括煤炭、鋼鐵、造紙、輕工等。彼時正是週期股的輝煌時代,“煤飛色舞”是那個時代的核心資產。

好景不長。2013年,國內經濟步入轉型升級階段,週期行業從頂部步入衰落,費逸轉而研究TMT板塊。

和妻子相比,費逸屬於大器晚成。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他走了7年時間。2017年7月,他開始接管廣發聚瑞,至今任職回報爲181.17%。

費逸目前管理着5只基金,規模合計270.12億元。關於投資,他強調“與時代同行”,長期聚焦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兩大賽道。

在具體持倉上,他看好製造業裏的新能源和半導體,以及消費領域裏的醫藥龍頭。

永攀高峯組合:永贏基金李永興&萬家基金高源

在以固收見長的永贏基金,李永興是權益投資“王牌”。

他的職業生涯起步於同爲銀行系的交銀施羅德基金。2006年,李永興從北京大學經濟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交銀施羅德做研究員。

彼時的交銀施羅德大咖雲集,對宏觀的理解在業內領先,李永興的投資視野由此奠基。作爲交銀施羅德第一個從應屆畢業生培養起來的基金經理,他的業績一度拔尖,管理交銀主題期間,拿下了2014年同類基金的第三名。

一戰成名後,李永興在次年6月離開交銀施羅德,隨後入職九泰基金,擔任其中一個基金事業部的負責人。公開信息顯示,在九泰基金工作期間,李永興並未管理過任何基金。

2017年,他跳槽至永贏基金,一路做到副總經理兼權益投資總監。李永興的到來,讓永贏基金的權益投資有了極大的起色,他重新搭建了公司的投研團隊。

由於麾下的基金經理尚無冒尖者,李永興一直在“負重前行”,管理的基金數量已經達到監管規定的10只上限,規模合計130.38億元。

自上而下是李永興的投研底色。從他的持倉來看,多爲價值藍籌風格,不追風口和熱點。這就導致,在結構性行情突出的2020年,他管理的基金業績表現比較平淡。

以他的代表作永贏惠添利爲例,最近一年收益率42.44%,跑輸滬深300指數的48.31%。不過,拉長投資週期來看,李永興的任職回報爲138.33%(統計區間:2018/5/31 --2021/2/10),兩年期業績排在同類前三分之一。

李永興曾表示,若是一味地追求基金業績排名,無形之中就會不自覺地在管理資產組合時放大一些原本投資者不應承擔的風險,這樣所取得的業績排名,很多時候都是以增大投資者風險爲代價。

有關高源的公開報道不多。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時候,是2018年她管理的萬家消費成長,業績位列同類基金第一名。

在加入萬家基金之前,她在券商做了5年的研究員,2010年去了申萬菱信基金,先後擔任過投資管理部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

走上管理投資崗位的前兩年,她的業績並不好,在申萬菱信管理過的兩隻基金任職回報都是負的。

2018年之後逐漸逆襲。在管基金5只,規模合計57.66億元。其中,業績最好是萬家新機遇價值驅動,任職回報爲184.23%(統計區間:2018/8/18 --2021/2/10),其他四隻業績也不漂移。

高源的投資風格較偏自下而上,深挖行業和個股的基本面,傾向於在行業週期偏左側的位置做交易。

她認爲,市場的底部通常都是由價值投資者買出來的,市場的高點通常都是由交易型、趨勢性投資者賣出來的,沒有人能每次都賣在最高點,賺到能賺的錢就可以了。

蓁知灼傑組合:建信基金王東傑&嘉實基金常蓁

王東傑的履歷完全符合金融圈的精英“人設”。

清華大學本碩博,專業是金融學。2008年博士畢業後,他順利進入當時應屆生夢寐以求的金融企業。

那一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機構普遍收緊了招聘名額。而王東傑一路殺出重圍,成爲高盛當年在內地招聘的5個應屆畢業生之一。

他所在的部門是股票銷售部。那時候寫銷售筆記的人並不多,王東傑每週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對市場的感悟和理解,全部形成一份筆記發給客戶。

慢慢的,整個高盛北京區的銷售都開始轉他的銷售筆記。後來,就連倫敦的中國銷售都會把他的筆記翻譯成英文,發給海外客戶。

王東傑是個目標感極強的人。在高盛幹了四年後,他毅然放棄高薪待遇,加入建信基金轉做更感興趣的投研,一路從研究員做到大製造研究組長。

2015年,王東傑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他遵循價值成長的投資原則,覆蓋金融地產、製造、電力設備、新能源等行業。整體來看,持倉“行業分散,個股集中”。

他管理的4只基金業績不差,但整體規模偏小,只有13.08億元。建信大安全戰略精選是他的代表作,任職回報達233.64%(2015/7/29 -2021/2/10)。

王東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幸福的人生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將興趣和事業結合,二是將愛情和婚姻結合。

他和妻子常蓁志同道合,後者是嘉實基金平衡風格的投資總監。二人的履歷有一些交集之處,比如,夫妻倆是校友,常蓁也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此外,兩人都在建信基金工作過,不過時間有先後之別。

常蓁是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建信基金做行業研究員,2010年離職去了嘉實基金,而王東傑是2012年才加入的建信基金。

和王東傑一樣,常蓁也是2015年開始做基金經理,業績可圈可點,拿過各大獎項,管理規模超過150億。以她的“處女作”嘉實回報爲例,任職回報爲253.77%(統計區間:2015/3/12-2021/2/10)。

管理的其他5只基金,業績也處於同類領先位置。常蓁的投資風格畫像是:淡化擇時、換手率低、選股能力強、集中度較高。

常蓁認爲,投資不需要找那麼多品種,而是應該像芒格說的那樣,找到買入之後不需要考慮賣出的公司。她的持倉在一般20個公司左右,行業集中在消費、製造和科技。

在她看來,短期的一年兩年,運氣對於投資也是重要的,但如果拉長至十年的週期,運氣成分就很輕,“最後拼的是硬核投資理念,說得再大一些,拼的是你對世界的思考和認知”。

最後,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