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灣位於淮河之濱的淮南田家庵區,之前屬鳳臺縣。據村史記載,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爲廖氏聚居地。

淮南廖家灣在淮南一帶有“臥虎藏龍”,特別是辛亥革命前後,有多名廖姓青年加入同盟會,參加反清鬥爭。在黃埔軍校創辦以後,有多名青年報考軍校,其中後來成爲高級將領的黃埔生就有4位。

那麼,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說廖家灣村這4位黃埔生,他們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一、廖運升:黃埔第四期

廖運升,黃埔四期畢業。先後在武漢國民政府憲兵團、第33軍、第41軍、安徽省保安第8團任排長、少校營長、上尉連長、旅部中校參謀、上校團長等職。

抗戰時期任安徽省政府保安處上校參謀、皖南行署警保處處長、魯蘇豫皖邊區挺進第5縱隊少將司令、第117師少將師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任第117旅任少將旅長、整編第57師少將副師長、第1縱隊少將副司令、暫編第110師少將師長。

二、廖運澤:黃埔第一期

廖運澤,他是廖運升的堂弟。早年曾就讀安慶職業學校,因參加反對北洋軍閥被迫離開學校,報考黃埔第一期,畢業後參加了東征、北伐,1926年加入我黨。他先後在黃埔潮州分校、武漢分校、第11軍葉挺團任學生隊長、少校隊長、中校隊長、副團長等職。參加了南昌起義,後隨起義部隊南下,在湯坑戰鬥中與部隊失散,去了上海。後與許光達等人籌辦33軍學兵團時,祕密建立地下黨組織,進行兵運工作,後身份暴露逃離壽州後與組織失去聯繫。後任第42軍高參,淮軍第1師新編第5旅營長,暫編第2旅副團長.獨立第40旅上校團長,第95師補充旅少將旅長等。

抗戰時期先後任第92軍21師師長、衡陽(南嶽)抗日遊擊幹部訓練班任副總隊長、第92軍暫編第14師師長、騎兵第2軍軍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任第八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兼潁上指揮所主任及暫編第1縱隊司令(其堂兄廖運升爲暫1縱隊副司令)、第十五綏靖區副司令、衢州編練處副司令等職。

三、廖運周:黃埔第五期

廖運周,他是廖運澤是親弟,1926年考入黃埔第五期,1927年加入我黨。黃埔畢業先後在壽縣練兵團、第91師、抗日同盟軍等任教育副官、連長、團長,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

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任110師656團團長、330旅旅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任黃維兵團110師師長。

四、廖傳樞:黃埔第六期

廖傳樞年紀比前面三位廖姓兄弟要小很多,但輩分比他們高,是他們三位的族叔。

他是1929年考入黃埔第六期的。先後在第52軍2師任少校參謀、中校作戰參謀、上校參謀主任、上校參謀長、2師6團上校團長、25師75團上校團長、2師上校軍務處長、第52軍上校副參謀長、少將參謀長、遼寧省營口市市長、第15軍參謀長等職。

五、結局

結局是命運決定的,但命運上看起來是天定的,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人爲。當某個改變命運的時間窗口打開的時候,如果你不去爭取改變,那你就會成了命運的棄兒。

那麼他們叔侄4人的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總體來看,結局都還是不錯的,都能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進程中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成爲後代人的驕傲。

一、廖運升在1949年5月率110師在浙江義烏宣佈起義,加入人民的隊伍,後任南京市建設委員會副祕書長,南京市房管局局長,民革南京市委主委,南京市人大副主任,1981年去世,享年80歲。

二、廖運澤在因其堂兄率部起義後,被國民黨通緝潛逃香港,1952年回大陸,先後擔任民革江蘇副主委、主委、民革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並擔任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江蘇省政協常委、副祕書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副主任等職,1987年9月27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歲。

三、廖運週一直就是我黨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同志,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開始後,隨黃維兵團馳援徐州的110師在11月27日宣佈脫離國民黨陣營(1949年4月,110師番號歸其堂兄廖運升使用),加入人民隊伍,改編爲二野第四兵團第14軍第42師。廖運周後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祕書長、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去世,享年93歲。

四、廖傳樞於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彭縣隨第15軍參加起義,後任武漢市政府參事、武漢市政協常委、武漢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黃埔軍校同學會武漢聯絡組組長,民革武漢市委員會顧問等職,1987年3月16日去世,享年77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馮玉祥麾下愛將,抗戰時因開展“四六八合作”被撤職,後來呢

他是閻錫山麾下猛將,大同防衛戰獲勝後,是何原因讓他脫離晉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