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约束演员转型导演的大概就是观众口中的“演而优则导”。

华语电影史上,有太多“演而优则导”的正面与反面案例,充分证明着这句话的正确性。

可是,今年春节档,这句话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小品演员当电影导演

01 贾玲《你好,李焕英》

当所有人都以为贾玲把一个曾经的小品搬上荧幕,并请来好友沈腾坐镇,仅仅只是为了“圈钱”的时候,导演贾玲证明了自己真的是在做一部好电影。

电影《你好,李焕英》充分改善了小品长度带来的故事缺陷,用一个完整的喜剧故事传达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电影感动了太多人,豆瓣评分从8.1分涨到8.3分,好评如潮

贾玲处女作的成功,大概要归结于一个字——“真”。

“真”是导演的真诚。

贾玲要讲的故事源于自己的心结,她放不下对母亲的爱与念,她也怀念母亲对她的爱。

于是,2016年起贾玲就开始准备剧本,先是创作了小品《你好,李焕英》让许多观众在欢笑声中潸然泪下,而后减少工作,专心打磨电影剧本。

大多数观众都能理解贾玲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因为采访中的贾玲每每回忆起自己的母亲都会忍不住流泪,这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心。

没想到的是,首执导筒的贾玲,竟然在故事上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真诚地把自己的想法普通化,巧妙地用最擅长的喜剧语言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当我们沉浸在喜剧中时,已不知不觉把情感代入其中,最后一迸而出的时候,触及了无数观众的内心。

正是因为这份“真诚”,才让观众不惜自己的好评,为这位导演新人不停地点赞。

“真”是演员表演的真实。

《你好,李焕英》包括贾玲在内,都是一群成熟的喜剧演员。

贾玲是就像这个故事的眼睛,带着观众去看并且融入这个故事,演员贾玲的真不是表演来的,而是真情流露。

如果说沈腾成熟的喜剧表演体系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么张小斐对人物拿捏一定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她的笑容很真,情感表达亦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血肉情感。

小品演员当导演,贾玲做得让人叹服。

02 宋小宝《发财日记》

宋小宝要当导演这件事,不比贾玲晚太久。

2017年底,宋小宝发长文声称,“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想说给大家听”,讲述了自己想要拍一部电影的缘来与近况,并称电影将于2018年春节前后正式启动开拍。

这一拍也是三年,2021年大年初一,《发财日记》正式在网络平台上映。

阵容豪华,准备充足,但仍未选择院线上映,这是导演宋小宝对自己的认知,对观众的负责。

在长文里,宋小宝自称是“一个没啥文化的喜剧演员”,当导演这件事肯定要被大家质疑,但心里有个故事他不吐不快,他想要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倾诉自己心中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宋小宝,而不仅仅只是个“搞笑的”。

《发财日记》上映,观众评价好坏参半,豆瓣电影评分落定在6.1分,尽管刚刚爬过及格线,但却仍旧值得一看。

大多数喜剧演员的搞笑表演方式是夸张或者扮丑达到夸张,宋小宝一直以来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概就是“喜剧小丑”,他颜值不突出,但会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我们捧腹大笑。

而拍《发财日记》,宋小宝就是想要让观众看到另一面宋小宝,所以电影中的他摒弃了搞怪,可是他并没有摒弃“扮丑”,因为他逃避自己在大众审美中的“丑”,这是导演宋小宝最真诚的地方。

故事以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东北发小两兄弟南下深圳打拼逐梦,与创业女青年马露欢乐又辛酸的带娃故事。

电影的剧本很完整,小宝和二哥南下深圳闯荡,捡到儿子天意,小宝做了天意的爸爸,却不想为他找后妈,于是压抑住自己心中的情感,一个人干遍了各种工作,辛辛苦苦养大了孩子。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因为爷爷、爸爸、和后来的妈妈、二大爷以及儿子五个人毫无血缘关系,却演绎的是一家人的情感牵绊。

导演宋小宝对剧情的呈现把握很流畅,仅仅是剧情衔接的巧合性让故事的真实性无法打动观众,只是在一个个笑料出来时笑笑,无法融入其中。

但对于宋小宝来说,这已经成功了,他展现了自己搞笑之外的温情一面,他能用故事去打动人心而不仅仅是逗笑观众,他抱着最大的诚意为电影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没有在抒情片段刻意渲染悲情氛围,而是用点滴镜头去呈现人物的情感表达,比如表达大爷对“孙子”天意的爱时,用去世时的无声、回忆里雨天接孩子,包括最后遗嘱里给天意留下的房子等来呈现。

《发财日记》并不完美,但作为小品演员转型喜剧演员的宋小宝来说,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也许宋小宝的成功并没有贾玲的成功惊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共同警醒了观众,不要不信任小品演员,“演而优则导”同样适用于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