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不斷前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也在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人生在世,要想活得好,過得幸福,就要學會這三點。

1

好的人生,要學會放下。

放下,好像是很無奈的事情,可面對很多讓自己不開心的,甚至是傷害了自己的人和事,真的沒辦法做到原諒,這注定就是一件無奈的事。

即使歲月的流逝讓它們變得模糊,然而每每想起來,會發現自己並沒有做到真正地放下。

我們還是會有難過和後悔的情緒,但遠不如當初那麼濃烈,因爲時間沉澱了這些事情,也讓我們成長爲了更新、更堅強的自己。

畢竟人生總在朝前走,過去的那些傷痛也好、遺憾也好,終究是過去式了,它們不應該再影響到現在的你,和你現在的生活了。

人們總是習慣於守着執念,明明知道是錯誤的,卻不肯停止;明明知道是不好的,卻不肯放棄。如此反覆,將自己陷於騎虎難下的境地。

其實,很多時候,放下才能回頭,回頭才能重新開始。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主角是農村婦女李雪蓮,她跟丈夫秦玉河是假離婚,因爲對方騙她說這樣可以多分一套房子,可是婚離了,秦玉河卻和別人結婚過起了日子。

生氣的李雪蓮心裏憋着一口氣,到法院打官司,希望法院認可這場離婚是假的,判決倆人復婚,然後她再跟這個渣男真離婚。

爲了這一口氣,她在復婚的路上堅持了很多年,卻突然聽聞她的前夫秦玉河死了。

人死如燈滅,他再也不可能和李雪蓮復婚再離婚,而李雪蓮彷彿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不知所措。

其實她的生活本可以是另一番景象,因爲她不缺錢,自己也有手藝,生得一副好姿色,還有人一直在等着她回去,想和她結婚好好過日子。

她本沒必要爲了一件事死磕,可她卻在自己的執念中,放不下,生生打爛了這一手好牌。

若是執於一念,便會困於一念。

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看不透這一點,困於執念的桎梏中,無法自拔。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開始。

放下,其實是一個捨棄的過程。

丟掉一些已經無關緊要的負累,才更能夠走得輕鬆一些。

電影《臥虎藏龍》中有一句話:“當你握緊雙手,裏面什麼都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人們設置了一個捉猴子的陷阱,方法很簡單,在椰子上挖出個小洞,大小剛好夠猴子空着手伸進去,卻無法握着食物拿出來。

只要在洞內放上一些食物,就能吸引很多猴子聞香而來。

而等到人靠近的時候,猴子顯得驚慌失措,但緊握着食物的手,卻始終無法從洞口逃脫。”

實際上,只要它們放下手中的食物,就能輕鬆逃離。但它們卻不願鬆手,只能被簡陋的陷阱死死困住。

幸福的人並不是沒有經歷傷痛,而是他們懂得放下。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富翁整天感到不快樂,便揹着許多金銀財寶,到處尋找快樂。

但是行遍千山萬水也沒有找到,不由得唉聲嘆氣。

此時,恰有一樵夫挑着一擔柴走來。

富翁於是大倒苦水:“我家財萬貫,衣食無憂,爲什麼總是找不到快樂呢?”

樵夫放下肩上沉甸甸的柴,擦擦汗水說:“其實快樂很簡單。

對我來說,放下就是快樂!”

富翁於是恍然大悟:自己天天揹着那麼多財寶,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又怎麼會快樂呢?

於是,他便散盡千金,專做善事,如此,內心果然快樂了許多。

很多時候,放下才得從容,纔會快樂。

人要懂得放下沒用的東西,恰到好處的放下或許纔是明智的選擇。

俗話說的好: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

與其執念太過,把自己弄的滿身疲憊,倒不如適時放下,好好享受生活,擁抱生活中的美好。

2

好的人生,要學會知足常樂。

老子曾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古人云:“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

《莊子》裏有一則小故事:

獨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走起路來毫不費力;

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不用動腳也能前行;

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可以來無影去無蹤。

它們都不知足,也都沒有發現,自己擁有的,正是別人羨慕的。

一個人若太貪婪,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最終會釀成人生的悲劇。

人最大的災禍其實是不知足。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到沙漠裏尋寶藏,走了很遠的路都沒找着寶藏,水卻喝光了。

他想:我一定會渴死在沙漠裏。

這時,佛出現,賜給他水,那些水足以幫他走出沙漠。

可是,當他在歸途時,卻發現了寶藏,興奮之極,把所有的口袋都裝滿,還扛了一袋在肩上。

寶藏實在太沉了,每走一段路,都在消耗他的體力,他又渴又累,不久,他的體力漸漸不支,水也喝得所剩無幾,可一眼望去沙漠還是看不到盡頭。

他只好一邊走,一邊不捨地丟棄身上的寶藏,負重不斷地減輕,還是覺得力不從心,只好把所有的寶藏都拋棄。

可是他的體力已耗盡,水也全喝光了,還是沒走出沙漠,最終渴死在沙漠裏。

一個人內心被貪慾所控制,直到泥足深陷,才發現已經無路可走,待到幡然醒悟,才發覺爲時已晚。

禍端源於不滿足,貪念太多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增廣賢文》中說道:“廣廈三千,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縱使富可敵國,一天不過一日三餐;即使房屋再多,休息不過一臥榻;縱然權傾朝野,生命不過幾十載。

莊子說:“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唯有懂得知足,纔可不爲利祿而去奔波勞累,才能夠快樂,領悟生命的真諦。

生活的快樂與否,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是否知足。

所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明朝時,有一位叫胡九韶的人,他每天都會焚香拜佛,感謝上天給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看見便笑道:“咱們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又怎能談得上是享清福呢?”

胡九韶緩緩道來:“一來,咱們在太平盛世,沒有受戰爭之苦;二來,咱們衣食無憂,有衣穿,有飯喫;三來,身體健康,沒有病人,沒有犯錯被關到大牢,這樣日子怎麼不是享清福呢?”

知足便是最大的幸福。

被稱爲“中國網球女皇”的李娜,在2012年的一次澳網比賽中,大家都期盼她拿冠軍,但是遺憾的是因爲失誤止步8強。

在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依然笑着面對大衆,當記者問她是否滿意這個成績時,李娜回答道:“每一次和別人打球,不斷收穫經驗技巧,這對於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知足不是安於現狀,也不是不思進取,學會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得失,懂得知足,我們依然會擁有閃亮的星空。

有人說過:“所謂幸福的人,是隻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幸與不幸,在於對待世界的角度,學會知足。

關於幸福,林語堂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牀上;二是喫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幸福不在別處,就在你身邊,生活的快樂,就在於知足常樂。

3

好的人生,要學會放過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眼裏。

有人說:“活在別人眼裏,是世上最可悲的一件事。”

讓別人定義自己的人生,這會更加可悲。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會被別人的話所影響。有人說你很好、很漂亮、你會非常開心;可一旦說你不好,不漂亮,你可能就開始煩惱生氣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

生活不是數學題,沒有標準答案;生活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設計模板,世界之所以有趣,恰恰是因爲生活各異。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自己的日子自己過,他們沒法代替你。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開心就好,說到底,生活不過是自己取悅自己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年輕人,要去京城科舉考試。

在進京趕考的途中,有人讚揚他時,他就信心大增;可有人貶低他時,他就鬱悶不已。

所以他很困惑,便去找禪師求教。

年輕人對禪師說:“師父,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師父反問道:“那你是如何看待你自己呢?”

年輕人一臉茫然,想了一會說:“我也不知道。”

禪師說:“譬如一斤米,在餅家眼裏是燒餅,在酒商眼中是酒,在乞丐那裏,就是救命的一頓飯。

米還是那斤米,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就有不同。

對於你是怎樣的人,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由你自己決定。”

年輕人便豁然開朗,開開心心地去考試了。

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被別人的話所影響。

但活在別人眼裏,只會讓自己越活越累。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活法,不用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

《莊子》裏有個叫士成綺的人,自認學識淵博,聽到時人常常誇讚老子的智慧,於是跋山涉水,來拜訪老子。

到了老子的住處之後,卻發現老子家裏亂七八糟,像個老鼠洞一樣。

於是他憤憤然地說:“別人都說您是有超凡智慧的聖人,我慕名而來,卻發現你跟老鼠差不多”。

老子就像沒聽到一樣,完全沒有反應。士成綺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過分,於是來找老子道歉。

誰知道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你說什麼,是你說什麼,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人生在世,我們是活給自己看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別人怎麼看我們,是別人的事,安心做好自己,纔會幸福。

《莊子》裏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天,莊子正在渦水釣魚。

楚王派了兩位大夫前來聘請莊子到楚國做官,兩位大夫說道:“我們的大王聽說了先生的賢名,想要把國事拜託給先生處理。希望先生出山,上爲君王分憂,下爲黎民謀福。”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兩位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尊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

兩位大夫答:“自然是願活着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

莊子說:“兩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做好自己,幹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蜩蟲譏笑大鵬飛往萬里之外的南海是愚蠢之舉,但大鵬一飛沖天並未將蜩蟲的看法放在心上,正因如此大鵬才收穫了更美好的天地。

倘若大鵬因蜩蟲的一言,拘泥於他人的看法,就不會有鵬程萬里的說法。

別活在別人的眼裏,活出自己纔是最重要的。

不活在別人眼裏,你才能活得輕鬆自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