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它个头小小,相貌平平,却深受男女老少喜爱?没错!就是瓜子!瓜子可是能与辣条并肩而立的零食界扛把子,闲聊唠嗑来两把,追剧看番来两把,就连各种节日的餐桌上也都少不了它!快说,春节期间,你的嘴嗑起泡了没?这瓜子不嗑则以,一嗑就停不下来,嗑起泡了都还想继续嗑,这是为什么呢?PART 1瓜子真香?是因为瓜子好吃吗?的确,瓜子是真香啊!只需要经过最简单的烘炒,就能散发出超强的诱惑力!而且,瓜子不仅味道“香”,营养价值也是“真香”。瓜子富含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钾、磷、钙、镁、硒等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让人爱上它不是理所当然吗?PART 2嗑瓜子的“奖励机制”除了味道美,营养高,瓜子让人上瘾还有其他原因。不知道热爱瓜子的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嗑到嘴唇磨皮,口干舌燥,却依然控制不住将手伸向瓜子。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深深吸引了瓜子爱好者?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谈大脑的 “奖励机制”了。大脑“奖励机制”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密切相关,当我们的某一决策在付诸行动之后,如果达到预设目标,大脑就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出奖赏信号,奖赏通路上的神经元激活,促使人体分泌让人感到快乐的激素。人体能产生多种与快乐、安全感和成就感有关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快乐“四大金刚”: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催产素。当我们完成了预设目标,作为奖励,大脑就会增加此类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多巴胺),让人感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巴胺:产生快感;去甲肾上腺素:带来激情;内啡肽:负责取乐或镇痛;催产素:协助战胜困难;图片来源:中国知乎账号 生物流 神经心理学博士后这个过程中,有这么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要确定预设目标,再实施决策,最后完成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大脑的奖励机制。对照以上过程,我们将“嗑瓜子”进行动作分解,划分成嗑瓜子壳,吃瓜子仁,吐瓜子皮几个步骤。其中,吃到瓜子仁就是嗑瓜子的预设目标,为了达到目标,我们需要克服一个小小的障碍——瓜子壳;于是,我们实施决策——取过瓜子,送到嘴边,用牙齿磕破瓜子壳;最后达成目标——吃掉瓜子仁,任务完成,获得满足感。直接吃瓜子仁它不香吗?图片来源 pexels这简直太容易了(相比吃核桃),只需要克服一点困难(牙齿轻轻开合),就能顺利完成目标(奖励非常及时),触发“奖励机制”。不过半秒钟,就能体会征服困难的成就感,这让很多人忍不住一再重复嗑瓜子的动作,就这样越来越上瘾。PART 3嗑瓜子历史深远对嗑瓜子上瘾的可不止今天的我们,早在北宋初年,嗑瓜子这一活动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代,嗑瓜子开始流行起来,甚至还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室娱乐。而到了清代,嗑瓜子的地位已经跟今天的奶茶差不多了。随着嗑瓜子的流行,瓜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现今是葵花籽当道,但西瓜籽才是瓜子界的鼻祖。晚清之前都是西瓜籽独占鳌头;到了晚清,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瓜子后来居上,独占鳌头,一直盛行至今。这样看来,嗑瓜子这事儿不仅老少喜爱,还是古今流行,不单是我们,古人早已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古时一嗑,上瘾至今呐!SO,今天你嗑了多少?春节你还准备嗑几斤?蝌蚪君提醒大家,几斤的瓜子的含油量还是挺高的,从健康考虑,还是要管着点嘴哦。

END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心与纸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我知道你在看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