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深是民國時期國民黨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一生征戰無數,深明大義,信奉三民主義。他曾經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甚至還多次公開發表反蔣言論,最終都逢凶化吉,卻爲一件事情後悔終生,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說起這李濟深,可能很多人對他不是很瞭解,但是他的身份可不少,歷任黃埔軍校副校長、粵軍第一師參謀長、西江善後督辦、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八路總指揮、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49年2月,瀋陽鐵路賓館

李濟深出生於1885年的廣西蒼梧縣,字任潮,原名李濟琛。他的祖父是秀才,父親是廩生①,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李濟深很小就有了讀書學習的機會。比別人早讀書且讀得通透,這也給他未來做參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生命的前18年,李濟深一直在讀書中度過。李濟深6歲喪父,後面就一直跟着叔父讀書。12歲學習八股文和策論,16歲考入梧州中西學堂讀書。直到1904年,面對國內的動盪,19歲的李濟深毅然決然地進入廣州黃埔陸軍中學學習,自此正式進入轟轟烈烈的從軍之路。

在學習與行軍生涯中,李濟深參加過辛亥革命,參加過北伐戰爭,還在陸軍大學學習過兩次,並且留校任5年教官,有不少從陸軍大學中走出的將領,都出自他的門下。多年的學習與行軍經驗,使李濟深篤信三民主義,追隨孫中山的革命。

作爲國民革命軍的高級將領,李濟深曾經平定過不少叛亂。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1923年桂軍將領沈鴻英部發生叛亂、1924年10月廣州商團叛亂等,最後基本上都是由李濟深平定的,不僅爲新的國民革命軍立下一大功,還讓粵系、滇系、桂系軍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李濟深戎裝照,20世紀初攝製

李濟深對部隊的財政很有一套,比如他在1923年7月時,被孫中山委任爲西江善後督辦處督辦、梧州善後處處長時,那時候雖然順利擊退沈鴻英部,但是軍餉短缺,廣州大本營財政緊張。儘管在當地只是短暫地停留,但他卻積極整頓當地稅收,籌集餉糧不僅解決了部隊財政問題,還減輕了廣州大本營的財政負擔。

同時由於5年的教官生涯,他對培養軍事人才和培植軍事勢力也有自己的方法。比如他在肇慶開辦西江陸軍講武堂,培訓兩廣軍事幹部,並藉着討伐沈鴻英的名頭,扶植新桂系的李宗仁、黃紹竑的勢力。

1924年初,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委任李濟深爲軍校教練部主任,後升至黃埔軍校副校長。這個任職一來爲軍校的創辦及軍事人才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二來也爲李濟深日後的仕途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1929年初,李濟深時任國民政府參謀部總參謀長,蔣介石與李宗仁自己編遣裁軍及爭奪地盤的地盤上發生了尖銳的矛盾。3月下旬,李濟深到南京調停矛盾,他不同意對桂系發起戰爭,但是此舉觸怒了蔣介石。於是蔣介石誣陷李濟深勾結桂系對抗中央,將李濟深軟禁,並宣佈開除黨籍,免去各項職務。

這是李濟深第一次被蔣介石開除黨籍,也是自此之後,李濟深發現他的政治理念跟蔣介石愈加不同。這次軟禁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蔣介石被迫下野後,李濟深才重獲自由,並且恢復黨籍,同時擔任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總務廳長。

李濟深滿腔愛國情懷,除了一生追尋三民主義和平定叛亂之外,他還堅決支持國共合作。比如“中山艦事件”中,李濟深對蔣介石的行徑非常不滿,要求蔣介石“自請處分”。

1933年11月與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發動“福建事變”,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其在李濟深的領導下,與我軍領導的蘇區政府和紅軍開展了政治、經濟與軍事方面的合作,發動民衆掀起抗日反蔣的活動。

可惜福建人民政府成立還不到兩個月,就被蔣介石以武力鎮壓,李濟深因此也被蔣介石第二次開除黨籍,並且被蔣介石通緝。

1935年夏天,李濟深等人在我黨的支持下,在香港組建了中國民族革命同盟,並出版《大衆日報》宣傳抗日反蔣。1936年夏天,李濟深支持陳濟棠和李宗仁發動反蔣抗日的“兩廣事變”。同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後,李濟深通電全國呼籲一致對外,挽救國家。

直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後,李濟深纔再次恢復黨籍,並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委。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李濟深積極探尋合作方式與模式,與兩黨高級領導人共商抗日救國大計。

抗日戰爭階段,李濟深積極主張抗日,不僅促進國共關係,還親自會見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軍閥,要求他們努力抗戰。

在抗日戰爭形勢嚴峻的階段,他在各地廣播演說,宣傳抗日,發動民衆積極投入抗日救國的鬥爭中。並且身先士卒,如豫湘桂戰役中,日軍迫近桂林時,李濟深堅決表示要和人民一起在敵後保衛國土。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妄圖發動內戰。李濟深積極從事和平民主活動,多次與馮玉祥、黃炎培等人商討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如1946年5月曾指責蔣介石“愛權甚於愛國”、之後又派人去聯絡愛國軍人反對內戰、在與蔣介石的兩次方面談話很不投機,甚至寫了封長信勸諫蔣介石實行孫中山的革命政策建設國家,不打內戰,但均未被蔣介石採納。

李濟深看透蔣介石決意要發動內戰,於是離開南京到上海避居。1946年12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曾通過陳誠許諾李濟深,如果支持內戰,就讓他作爲副總統的候選人。李濟深心繫和平,拒絕出席。

在蔣介石發動內戰後,李濟深再次來到香港,發表多篇反蔣言論,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蔣介石惱羞成怒,再次以莫須有的罪名,第三次開除李濟深的黨籍。

伴隨着蔣介石在內戰中的節節敗退,南京國民政府加速崩潰的過程中。1947年11月,李濟深與何香凝等國民黨進步人士,在香港召開中國國民黨民主派聯合代表大會,決定組建新的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1948年民革正式成立,民革選舉產生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李濟深當選爲中央執委會主席。

劉少奇同李濟深、陳叔通等交談

此後,李濟深以民革的名義,加入我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戰線,並且不斷地聯絡各地國民黨愛國將領,策動他們加入人民民主戰線,積極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活動。

新中國成立前夕,李濟深在第一次政協會議中當選爲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李濟深還當選爲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副會長等職,爲國家統一、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至於開頭曾說過,他這一生光明磊落,唯一後悔過一件事,那麼是什麼事情呢?

在北伐戰爭勝利的過程中,蔣介石加速進行分裂國共合作的陰謀活動,李濟深當時誤以爲蔣介石會遵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被蔣介石所利用,成爲蔣介石的擁護者,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和“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殺害了不少我黨進步人士。

同時李濟深還支持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反對武漢國民政府②,進行反共反汪擁蔣活動。如1927年12月,李濟深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將我黨領導的廣州起義鎮壓了下去,並將被汪精衛引導的張發奎的政變壓了下去。

此後李濟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對自己這段反動歷史表示後悔,深感愧疚。這不免也讓人有些遺憾,畢竟人無完人,尤其是在受蔣介石的矇蔽後犯了右傾的錯誤。後來李濟深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堅決反對蔣介石反革命,終究是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①廩生: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較嚴格,考生通過縣試,府試以後,還要通過院試,才能叫秀才。秀才中的一等是廩生,所謂廩生,就是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廩生政府每月給廩食,並有資格被選爲貢生。

②武漢國民政府:國民政府根據地大概有5個,分別是廣州(1925-1926)、南昌(1927)、武漢(1927-1928)、南京(1928-1938、1946-1949)、重慶(1938-1946)。當時汪精衛任武漢國民政府主席,仍然信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實際上那時候蔣介石纔是背叛革命,背叛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