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五年,嘉興港區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全面落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全媒體新聞中心推出系列報道《我看港區這五年》,展示“十三五”期間港區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今天來看第三篇:《破舊立新 產城融合贏得發展新空間》。

作爲嘉興港區引進的首個百億項目,2019年5月,中國航天瑞華泰高分子新材料項目首期正式破土動工。目前,該項目一期廠內道路和地下給排水管網等基礎工程已基本完成,計劃今年6月第一條生產線進場安裝。項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張劍星向記者介紹,目前4號車間已經結構封頂,智能成品庫也已經封頂,到2022年的二季度,項目可以開始調試生產,預計到2022年底全部竣工。

目前,瑞華泰項目進展非常順利,但在剛簽約時,它的規劃選址,卻成爲一大“攔路虎”。定址的場地上,舊廠房遍佈,不拆不退就開不了工。當時,嘉興港區以“早一天也好”的目標,進行多方洽談,推動項目儘早開工。張劍星說,當時簽完之後,港區在三個月內把原來的鋼貿城二期,一共180多畝地拆平了。瑞華泰二期的80畝地,港區也和東方物流簽了置換騰退的協議,春節之後就會拆除。

拆改,爲企業發展騰出了空間,也爲區域經濟騰飛注入了新動力。嘉興港區同步深化“畝均改革”,全力做好產業結構“加減法”。嘉興港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商務局副局長吳曉平說,同時港區對新項目的投資強度還有畝均稅收,產值能源方面都有全新的要求。2020年,新引進的項目投資強度普遍超過500萬元一畝,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將近30萬元一畝,遠超全市平均水平。

十四五期間,嘉興港區將繼續按照“佈局合理、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低小散亂”企業的騰退和治理工作,以保障高質量的項目落戶港區。

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沈嘉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