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靈氣有一大半是西湖給的。大約是“西湖”名氣太大,所以在中國大地上叫“西湖”的湖多如過江之鯽。有種說法是“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意思是,那麼多同名同姓的,也就惠州西湖和杭州西湖還算有的一拼。有意思的是,惠州的西湖也跟蘇東坡有關,是他老人家被貶嶺南時起的名。

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這座廣東歷史名城、讓地少人多的深圳異常羨慕的惠州城,春節是何景象。

惠州乃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總面積1.16萬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卻只有500萬左右(深圳面積0.2萬平方公里,人口2200萬)。

惠州地處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在這裏相互交融、兼收幷蓄,民間文化多姿多彩,因此被國務院列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要最快地感受惠州歷史,當去水東街,她是惠州最有歷史、最有特色的一條街,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清末民初時是惠州的商業旺地,這條中西合璧風格的繁華街道也被認爲是惠州市區的發源地。

水東街位於惠州橋東,東西走向,全長730米,寬14-18米。

1928年,水東街改建,規劃了整齊劃一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騎樓,使整街兩邊成兩條長廊,樓上住人,下爲人行道,雨天行人不憂。

臨街騎樓造型極爲講究,絕大部分是一樓一頂,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後,是傳統中式“金”字型瓦頂。有的騎樓高達3層,長達40-50米,氣勢不凡。

鱗次櫛比的騎樓,各式各樣的客棧、商店、銀樓、作坊、藥店,來來往往的商旅,彷彿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圖》。

臨街的騎樓雖已破舊,卻真實地記錄了惠州從一個古老的城鎮發展爲繁華都市的故事。

幾度興衰沉浮,幾許唏噓感慨。如今的水東街幾經改造更新,又煥發新的形象,成了市民們最愛的休閒購物地。

春節期間,水東街張燈結綵,一派喜慶。

路邊的自動售賣機也被裝扮一新,頗有趣味。

美食街

小時候經常喫的小喫,看着親切,真要喫起來,質量就一般了,一股濃重的混油味......

雖然是一年裏最重要的節日,但有些人依然處於無休狀態,比如郵遞員叔叔,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去解千家萬戶的相思,感恩!

水東街一直往前走到頭乃合江樓,合江樓爲廣東六大名樓之一,與廣州鎮海樓、肇慶閱江樓等齊名,因位於東江和西枝江的合流處而得名。蘇東坡抵惠後,前後在這裏住了一年多,寫有《寓居合江樓》等名篇。

過了東新橋,便意味着從橋東到了橋西,與合江樓隔江相望的是文筆塔,建於清末,迄今已有400歷史。

走向前,便是惠州西湖。

作爲惠州的名片,本地人對這片水自然是不陌生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火爆場面,大概是大疫之下,響應號召就地過年,遠門不能去,只好近處逛逛,不然可真的憋壞了。

惠州西湖是國家5A級的風景名勝,由西湖和紅花湖組成,總面積達20.91平方公里。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有“苧蘿西子”、“嶺南明珠”之美譽,歷史上便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高度評價。

歷史上,蘇東坡、李商隱、楊萬里等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爲西湖留下過寶貴的文化遺產。

春節期間,天氣晴好,舉家出門泛舟西湖,也不失爲一種享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