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姐,又換對聯?”見徐蘭英一年多換了三次對聯,有村民問道。

“是啊,新階段換個新目標。”徐蘭英笑着回答,她和丈夫一起貼上新對聯:新居崛起欣逢盛世春意滿,鄉村振興脫貧致富黨恩深。

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黃沙鎮海湖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前後更迭的三副對聯見證了搬遷戶徐蘭英追逐小康生活的腳步。如今走進她家的安置房,除了晾曬整齊的臘肉、醃魚等年貨,最引人注目的是擺在牆邊的工作臺。

徐蘭英說,扶貧車間會定時來收貨,她在家中就能賺一份工資。此外,她還在村裏擔任公益性保潔員,每月能賺1500元,比起以前住在山裏,年收入翻了十幾倍。

65歲的徐蘭英曾住在安置點對面大山裏的嶺斜村。正如其名,這個山村“掛”在斜斜的山坡上,田薄地少。徐蘭英每年耕種7畝梯田只能賺千餘元。那時,爲送孫子和孫女讀書,徐蘭英每天清晨4點半出發,牽着大娃,揹着小娃,拿着手電筒,步行一個多小時下山趕校車。

2018年,她家從山坡上搬下來,住進了海湖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安置房,卻一直沒有辦喬遷儀式。徐大姐坦言,雖然住進了新房,但傢俱電器一直沒有置辦齊,家裏空蕩蕩的,她不好意思請親戚朋友來聚。

“十三五”期間,修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人數過萬,共建有集中安置點141個。當地積極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易地扶貧搬遷戶不僅“搬得出”,還“穩得住、能發展”。

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徐蘭英日子越過越好。最讓她開心的是孫子如今在安置點馬路對面的黃沙鎮中小學新校區上學,走路5分鐘就能到學校,每年還有2375元的教育補助。

2020年下半年,徐蘭英補辦了喬遷儀式,買了新傢俱,還換了副新對聯:太陽光輝普照精準扶貧建新宅,海湖坪地安居黨政關懷樂長春。這是她2020年過年換完春聯後,第二次換對聯。

如今,海湖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僅修建了文化廣場、村民活動中心等硬件設施,還引進了茶廠和生產日用品的扶貧車間,建成後最多能吸收500人務工。

“如今日子比在山上好,水不用挑,電一按開關就有,交通也方便。”徐蘭英說,但她不能躺在脫貧政策上喫老本,要繼續往前奔好日子。村子業態越來越多,她打算明年勸兒子回鄉務工,村裏發展不比城裏差。

(新華社南昌2月8日電 記者 熊家林 顧天成)

編輯:劉文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