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兵兵(富书专栏作者)

人与人之间的失散,有些是天意,有些是人为

曾经听过一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琢磨不透,疏远时想念,亲近了反而又讨厌。”

朋友相处,离得太远是遗憾,走的太近又是灾难。

人生就是一场在迎来送往中逐渐走向终点的旅程,我们一边满含期待地迎接新人,一边依依不舍地送走旧友。

于是不禁感叹,聚散种种终究是不由人的,旧日的伙伴或为了理想奔赴他乡,或被柴米油盐束住了手脚。

从此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渐行渐远也成了人生常态。

为此,我们也曾恨天不随人愿,却始终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失散,不仅有天意,还有人为。

我家阿姨有一个认识了40年的闺蜜,她们的关系是那种平时不用多说什么,但有事时只要说一声,对方就会立即出现的。

我一直很羡慕这种友情,可阿姨却告诉我,这段历久弥珍的感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们之前曾因一句话而疏远过10年。

大概15年前,她们一帮人聚会,其中有一大半是刚认识的新朋友,阿姨当时开心地跟大家介绍,说自己跟闺蜜是非常好的朋友。

可没想到闺蜜却当场脱口而出:“谁跟你是闺蜜啊,别瞎套近乎啊。”

阿姨当场脸就红了,于是赶紧打圆场:“我昨天没睡好,刚才说的是梦话,大家可别介意。”

众人听后,便哈哈一笑而过了,可阿姨那顿饭,却吃得浑身不舒服。

闺蜜说话口无遮拦,阿姨一直是知道的,可细想这种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阿姨觉得很受伤,于是便主动开始减少与闺蜜的联系,也拒绝跟闺蜜解释原因。

直到5年前,她们在两人共同朋友的孩子婚礼上相遇,酒过几巡后,阿姨才坦诚了当年疏远的真相。

话一说开,闺蜜才恍然大悟,红着眼圈对阿姨说:“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句无心之言,就毁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情分,还让你难过了这么久,我真的是太蠢了。”

越是亲近,越应该注意,别人也觉得好笑的,才是真的玩笑,否则玩笑就是把刀子。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不同的说话方式,也决定着关系的走向。

正如郭德纲所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一定要有一条心中的线,这就是分寸。”

朋友关系无论多好,心中都要有条线,否则,走得太近就是一场灾难。

关系是海绵里的水,攥得越紧,跑的越快

逛豆瓣小组,看到网友小雪分享了自己与朋友的经历。

她有一个朋友小敏,小敏经常来小雪家里玩,饿了渴了就到处翻东西吃,从来不打招呼。

偶尔自己带了吃得来,几乎也是独自享用,制造了一堆垃圾不说,走的时候却从不记得带走。

一次小敏家停电了,非要到小雪这里来洗澡睡觉,小雪看当时已经很晚,就委婉地拒绝了,没成想小敏还是不请自来。

那天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时,小敏还特意拍醒小雪,对她说:“我睡眠不好,你晚上不要翻身。”

还有一次,小雪给小敏看手机里一张图片,结果小敏拿过去手机,就开始翻其他的照片,边翻还边说:“看看有什么不能看的秘密哦。”

半年前小雪新家搞装修,小敏在一旁指手画脚,让小雪听她的,但小雪却没有,于是装完之后,小敏对着她的装修大肆批判了好一阵子。

后来,气得小雪在网上吐槽:“从没见过如此没分寸感的人,交朋友的感觉就像是在搞服务业。”

她还在帖子里痛下决心,发誓一定要远离这样的朋友。

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因自己的言语冒失逼走了友情,或因他人的无心之言伤了自尊。

因一时得意,而忘记了彼此之间应有的界限,或因为他人一再冒犯,而不得不亲手结束掉一段关系。

又或因你以为朋友之间,不必把钱的事算清楚,可朋友的感受却是你屡屡过线。

你以为的小事,在朋友看来却不是,反之亦然。

于是一个是没意识到,一个就忍着不说,久而久之,小事变成了大事,最终就成为你我老死不相往来的缘由。

在小说《假面前夜》中,酒店女接待,对前来住宿的“面具”女客人颇为好奇,大堂经理却提醒她:“来我们酒店的客人,都带着一个叫做客人的面具,永远不要试图揭开面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带着“面具”,这个“面具”就叫做分寸。

人与人间的交往,就像海绵里的水,唯有保持合适的姿势,水才会一直充盈,否则攥得越紧,水跑的越快。

生时不越界,熟后不逾矩,是成年人最好的修行。

所有的缘分,都需要留白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流金岁月》中有一处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李一梵约蒋南孙出来吃饭,想请她为自己的新房装修。

当李一梵问起请蒋南孙的酬劳问题时,蒋南孙表示工人的工钱照付就好,自己的酬劳就不用了。

李一梵却坚持要付钱,还郑重地说:“关系越好,越要有分寸。每件事情中,我们是什么关系主导,越明确越好。”

蒋南孙觉得这样做太不近人情,李一梵却说:“人情最累,因为算不清楚。”

深以为然。

朋友间翻脸,无不是混淆了关系、用错了人情,而友情就是在这种纠缠不清中走向了终点。

所以,我们要懂得给彼此留空间,为所有的缘分留白。

1、学会将朋友分类管理。

作者法拉奇曾在《别独自用餐》中,分享过自己维系关系的方式,他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分成五个大类,三个等级。

五个大类分别代表重要程度,三个等级则代表联系的频率与深度。

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游刃有余地与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人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分寸。

正因为给了不同的圈子适当的距离,作者的事业才会节节高升,而生活也为之增色不少。

学会将朋友圈分类管理,既为所有的关系留一处呼吸的空间,也是为彼此的感情助力。

2、远离让你有内耗的朋友。

我曾在运动群里认识过一个朋友小林,我们经常一起相约跑步、健身。

慢慢熟络之后,有段时间我们经常在微信里聊天。

熟了之后小林便把我当成了树洞,每每有烦心事,她都会第一时间向我倾诉,最开始我还很用心地听她抱怨,帮她排解。

但久而久之,我开始觉得有些困扰,于是好心提醒她,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影响心情,可以尝试其他方式化解它,但并无收效,小林依旧把我当成她的救命稻草。

无奈之下,我开始慢慢地疏远她。

友情最好的走向,就是先让自己成为正能量的人,然后再与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遇到那些不断消耗自己,却又无法改变的朋友,就尽早远离吧。

3、以利他之心交友,以感恩之心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他人身上。

在交友过程中屡屡过界,究其根本其实就是不懂换位思考。

付出了就想要回报,却把他人所做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既无利他之心,也无感恩之意。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能自己做的就别麻烦朋友。

自己做不到时,朋友帮了忙,就要记得感恩,以利他之心交友,以感恩之心待人。

《菜根谭》有云:“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与其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用恰当的方式,让彼此相交久了也不会心生反感。

愿你我都能谨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将所有一见如故的惊喜,变成久处不厌的满足。

作者简介:周兵兵,富书专栏作者,写作变现实战营学员,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本文首发富书,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