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對青山談世事”該怎麼理解?這是一位網友提出的問題,這句話可以看作一副對聯的上聯,因爲它在平仄和內容方面都是符合對聯要求的。

那麼針對某網友提出的這句“莫對青山談世事”具體該怎麼理解?如果爲它匹配一個下聯出來,又該怎麼去應對?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有了不同的答案吧。

從表象來理解

這是最直觀、表面、簡單的一種看法。青山巍峨矗立在天地之間,在情感上來講,它和草木一樣,並沒有和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所以它便不解人情世故,故而這世間的般般塵事跟青山說了何用?你說了它也聽不懂啊。

上升到境界來理解

青山氣勢不凡,胸懷博大,我國曆代詩人、佛家、隱者……幾乎都用敬仰的態度視之,都同山有着很深的默契與情結:詩人歷來喜歡以山言志,佛家喜歡以山醒人,隱者則更喜歡以山爲歸守。

古代詩人在仕途不如意時,都有歸隱的想法,他們把一種清靜無爲的情懷寄託在青山綠水之間,所以,這山也就自然被賦予了一種超凡的意義。

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有“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李白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些詩人與山之間的默契皆體現在他們的筆下,足見山成爲了他們靈魂的寄託與歸屬。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有着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厚德載物的至高境,從而讓讀它的人也歸淨滌塵襟;我想,喜歡山的人,內心一定是平和、寧靜的。

總括來說,青山歷盡六朝風雨,閱盡千古興廢,卻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形象。它不僅堅守着初心,亦砥礪着不畏風雨的錚錚風骨;更是真正達到了物我兩忘,臻思想於物外的至高境界,視一切爲空虛。

山是神聖的,豁達的,與俗世不諳的,所以在青山的眼裏是沒有俗事一說。懂山的人定懂它的習性。

總之,山對世事是持漠然態度的,所以,“莫向青山談世事”,因爲一切人事的喧囂與紛擾都是與青山毫無關係!

迴歸到對聯

如果從對聯的角度出發,爲“莫對青山談世事”匹配一個下聯,那該怎麼去對?這個自然涉及到了對聯的基本要素,比如平仄、詞性、結構等等,這是一句義理聯,那麼我們對的時候也要從這個角度去考慮。

莫對青山談世事;

且沽老酒解愁懷。

莫對青山談世事;

甘隨野鶴牧松雲。

……能夠與它匹配的下聯還是很多的,我想大家也肯定有自己的精彩佳句,不妨對出來一起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