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年的春節讓我們措手不及,在經歷了慌張、迷茫、離別之後,這一年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而2021年春節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們在迎接春運的同時,也面臨着新的選擇。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倡導“就地過年”,在各地的交通樞紐也設立了檢測通道,有的需要隔離,有的則需要提供核酸檢測證明。在這樣的層層把關下,牛年春節也變得有些特殊。

遊品平時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在重慶主城,每年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回涪陵老家,所以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們就從重慶出發了。但是選擇在這一天回鄉的人很多,平時只需要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花了整整四個小時。

回到老家的時候,卻發現村裏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了,雖說家家戶戶的院壩裏都停着小轎車,但活動的人卻只有幾個。甚至從遠處看過去人還沒有車多,而且家裏大多都只有老人,年輕人極少。

正值午餐時間,家裏已經有一些上門的親戚,在院壩裏擺了四桌坐得滿滿當當,十分熱鬧。一桌十幾個菜,大多都是魚肉之類的大菜,再搭配了幾道綠色小菜,看着很有過年的氛圍。

等到了當晚喫團圓飯的時間,我們一大家子人沒有湊齊,僅僅坐了兩桌,平時起碼得坐四桌。問了一下家裏人,才知道其他親戚都在外地,不能回來過年,村裏大多數人家的情況也和我們一樣。

眼下的團圓飯餐桌也有些冷清,熟悉的菜只有香腸、臘肉、燉得很爛的排骨湯、豌豆尖炒臘肉等等,整體來說都是比較簡單的菜式,遠遠沒有往年的豐盛。

以前我們家的年夜飯一定要有當天純手工製作的豆花,搭配涪陵傳統的糊辣殼蘸料,每桌兩大碗,一定喫得乾乾淨淨。除此之外,還有在山上挖出來的折耳根,葉子薄根莖細,用白糖、辣椒、醬油等調料涼拌,特別開胃。

農村天黑得早,喫過晚飯天已經黑了,按照我們家過年的習慣,這時候都會選擇玩一些娛樂項目讓全家都參與進來,比如看春晚、踢毽子、打麻將等等。

但由於家裏麪人實在太少了,不能每種活動都玩,所以最後大家都坐在客廳裏閒聊。一直到晚上八九點,才把提前買好的煙花拿出來玩,幾個小孩子噼裏啪啦就放完了,最後沒事兒可做,大家就回自己房間去了。

後來的兩天也是在走親訪友中度過,家裏的人出去了又回來,始終只有十來個人,也只是坐在家裏閒聊打發時間,要不就是玩手機,一點也沒有過年的熱鬧。

大年初三,我們實在是覺得無聊,就收拾行李回到了重慶主城。

雖說疫情對春節的影響不大,但依然讓它變得有些特殊,甚至比前一年春節還要冷清。大家的情況是不是和遊品一樣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