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字则是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王羲之、颜真卿等等一众书法大家涌现出来。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平复帖》,就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

《平复帖》一共9行、84个字,是距今1700年前陆机写给一位体弱多病且很难在康复的一位友人的一个信件,因信中有“恐难康复”的字样,所以得了这个名字。作者是用秃笔写在麻纸上的,其中笔锋婉转,风格平和质朴。

而这张字帖是写于西晋时期,是我国目前现存年代最早并且真实的一张西晋名家的法帖,它在我们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对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有着研究和参考价值。但是这么一张重要的名贴,在民国时期却差点流落海外有可能再也找不回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清朝被覆灭后,清王朝收藏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被王权贵族拿出来贩卖,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于是很多原本属于的中国文物被贩卖到了国外。有一个人在见到这样的情况后焦急不已,他为了把国宝留在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就是张伯驹。

在1936年清宣宗的孙子傅儒就曾经将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拿出来拍卖,最终导致国宝流落海外。后来傅儒又将《平复帖》拿出来打算一口价20万大洋将此贴卖出。得到消息的张伯驹焦急不已,生怕《平复帖》也这样被卖至海外,于是到处筹钱。

最后没办法,他只得将自己在北京的一处四合院以20万变卖了,得到钱后他拿上就将《平复帖》买了回来好好收藏了起来。张伯驹知道这画的价值,“捡漏”了这张贴。而外人也通过张伯驹的反应,得知了他收藏画作的珍贵。到了1941年,有特务为了得到这张名帖,绑架了张伯驹,要价300万的赎金。

张家哪里有这么多钱,有一点钱都被张伯驹拿去收藏字画去了。他的夫人潘素焦急不已,恳请绑匪让她见丈夫一面,想劝丈夫变卖一些字画来交赎金。但被张伯驹一口回绝他说:

“家里的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是那张《平复帖》!那是我的命,不要把字画买了来换我,不然我就不出去。”

无奈的潘素只好到处找朋友借钱,而绑匪也妥协,最后以40万的价格把张伯驹赎了出来。为了保护好《平复帖》在战争烧到北京后,张伯驹夫妇两将字帖缝到了被子,以此躲过了被掠夺的命运。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张伯驹先生又将他收藏的字画,一共8幅名家书法作品,一次性全部上交了国家。这其中包括了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等等一系列重宝,中间就有这《平复帖》。而《平复帖》如今也已经翻了4400倍的价格,现今要价8.8亿元。但张伯驹先生依旧将其上交给了国家,不顾自身利益。

张伯驹先生出生在富贵之家,但生活却简朴之极,他一生都沉醉在名家字画中,变卖家产来购置字画,这种事他做过很多次,但是最后他又将这些字画绝大部分又都捐给了国家,国家给他的奖金却又分毫不取。这种做法实在是令我们常人敬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