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13F報告已陸續釋出,人們都關心聰明錢去向何處。畢竟,這些華爾街投資風向標的資產配置策略方向加以把握,不失爲一份好的作業。

下面,基金君就爲大家重點分析下代表性明星外資機構的持倉情況。可以發現,作爲投資的引路人,保持先進的戰略眼光,對人類的革新進程進行下注。

八家機構都在買什麼?

(1)橋水基金:做多中概股,清倉特斯拉

作爲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 ,橋水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持倉總市值爲115.54億美元,在美股組合中新進169只股票,增持233只股票,清空74只股票,減持122只股票。

其中,標普500指數ETF爲第一大持倉股;阿里巴巴獲得增持,增持幅度爲19%,顯然對中概股有所佈局;對消費股青睞有加,前五大買入股有四隻都是消費品公司標的,分別爲沃爾瑪百貨(第四大重倉股)、拼多多(新進橋水前十大重倉股)、寶潔(第五大重倉股)、可口可樂以及iShares MSCI核心新興市場ETF。

同時,對銀行股建倉明顯,依舊佔據所有持倉類別中的最大份額(36.41%)。其中,買入摩根大通41.2775萬股,買入美國銀行140萬股,買入花旗集團36.9670萬股,買入富國銀行71.4665萬股,且買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銀行機構和券商嘉信理財。

在清倉方向上,除了對SPDR黃金ETF減持之外,最爲顯著的是便是將手中的特斯拉3.565萬股全部拋售,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對其高估值持有謹慎態度,畢竟從其加倉美國銀行股,可以看出一定的防禦性。

(2)高瓴資本:看好醫藥、硬科技,減持新能源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高瓴在美股市場共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前十大重倉股合計持有市值達到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3億元),佔美股持倉市值比例超過64%。

一方面,高瓴繼續穩固其對醫療的投資版圖,對百濟神州的持有市值繼續排在第二,而在過去一年中,其已斬獲22個醫療企業IPO。

另一方面,其對中概股的佈局更具選擇性。相對於阿里巴巴受到冷遇,從持倉中消失,拼多多獲得了增持2.3萬股,持股數量升至1023萬股,持股市值達到18.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億元),成爲高瓴第一大重倉股(倉位佔比14.45%),近一年股價累計上漲超過429%。

此外,京東、愛奇藝、泰邦生物、嗶哩嗶哩等受高瓴長期重倉持有,表明雲科技、企業服務也是未來的投資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在四季度清倉了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新能源車標的,顯然,這一板塊經歷階段性高漲後,估值泡沫風險也更爲明顯,但這並不代表其看空新能源車的發展未來,依舊對新能源產業鏈上、中游的新材料和電池等領域保持關注,這也就是爲何高瓴對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和港股的信義能源等光伏和鋰電標的依舊重倉的原因。

(3)先鋒集團:重倉科技股,加倉特斯拉

作爲老牌的巨型投資基金公司,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美國先鋒集團股票持倉總市值爲33466.61億美元,其持倉組合共計3999支。去年四季度基本全部清倉的股票不多,季度美股持倉環比增加了11.34%。

根據前十大重倉股,可以發現其對科技股青睞有加,前七大標的都是大型科技股,從市值比例排名來看,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爲蘋果(4.98%)、微軟(4.08%)、亞馬遜(3.16%)、Facebook(1.49%)、特斯拉(1.22%)。

而在其中,唯一受到大幅加倉則是特斯拉,近一年來該股累計漲幅超過410%。其他重倉標的則包括消費品巨頭寶潔、金融標的維薩卡和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前100大重倉股中,唯一持有的中概股是阿里巴巴,持倉比重爲0.44%。

(4)高盛:中概股看好阿里巴巴

高盛四季度持倉總市值達到3886.33億美元,環比增長10.3%。在四季度的持倉組合中新增了662只個股,增持了1922只個股;減持了2536只個股並清倉了490只個股。

其中,前十大持倉標的佔總市值的19.75%。標普500指數ETF位列第一,持倉約4500.28萬股,持倉市值約168.25億美元,持倉數量有所減少(4%);標普500指數ETF看跌期權排在第二,持倉約3252.55萬股,持倉市值約121.61億美元。持倉數量較上季度增加86%;其他包括蘋果、特斯拉看跌期權、微軟、iShares羅素2000 ETF、亞馬遜等。

此外,在中概股中,高盛持倉最多的公司爲阿里巴巴,持倉約1798.46萬股,持倉市值約41.86億美元,持倉數量較上季度增加7%,成爲第八大重倉股。

(5)貝萊德:重倉特斯拉,加倉中概股

貝萊德13F報告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其總持倉市值達到3.13萬億美元,總共增持了3281個標的,減持了1187個標的。

整體來看,前十大持倉標的佔總市值的18.37%。蘋果位列第一,持倉約10.56億股,持倉市值約1401.81億美元;微軟緊隨其後,持倉約5.16億股,持倉市值約1146.6億美元;亞馬遜排在第三,持倉約2752.47萬股,持倉市值約896.46億美元;此外,特斯拉是第六大重倉股,持倉市值約353.4億美元,較上季度持倉數量增長了31%,符合其稱碳中和目標將改變全球資產配置格局的表態。

同時,前五大買入標的分別是:特斯拉、標普500指數ETF看跌期權、迪士尼、標普500指數ETF看漲期權和摩根士丹利。

前五大賣出標的分別是: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家得寶和英特爾。減持比例都較小,在5%以內。

此外,貝萊德對中概股拋出橄欖枝,加倉拼多多545萬股,持倉規模提高至1935萬股;加倉了蔚來(增持816萬股)以及京東(增持40萬股)。

(6)花旗集團:金融、IT、醫療保健依舊是主線

花旗第四季度持倉總市值達到1693.92億美元,環比增長10.50%。在第四季度的持倉組合中新增了402只個股,增持了3936只個股;減持了2479只個股,清倉了520只個股。

從持倉偏好來看,金融類、IT、及醫療保健標的一直是其投資的心頭好。其中,前十大持倉標的佔總市值的21.93%。標普500指數(PUT)爲第一大重倉股,持倉市值8.18億美元,持倉2186萬股;特斯拉PUT位列第二,持倉749萬股,持倉市值約52.86億美元;納100ETF(PUT)緊隨其後,持倉約1643萬股,持倉市值51.56億美元。

從持倉比例變化來看,前五大買入標的分別是:特斯拉PUT、羅素2000指數ETF、標普500指數(PUT)、iShares安碩20年期以上美國國債PUT、歐澳遠東指數ETF-iSharesMSCI PUT。

前五大賣出標的分別是:標普500指數 CALL ,羅素2000指數ETFPUT、納指100ETF CALL、債券指數ETF-iSharesiBoxx高收益公司債 PUT 、納指100ETF。

(7)富國銀行:繼續加碼金融、科技

富國銀行去年四季度持倉總市值達到4156.82億美元,環比增長14.80%。在持倉組合中,新增了487只個股,增持了3335只個股;減持了2726只個股,清倉了345只個股。

其中,前十大持倉標的佔比爲15.35%,第一大重倉股爲微軟,持有5228萬股,市值約116億美元;蘋果、亞馬遜分別爲第二、五大重倉股,可以看出其對科技股依舊有所偏愛。

從持倉比例的變化來看,前五大買入標的分別爲羅素2000指數ETF、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核心ETF、菲利普66以及iShares美元高收益企業債ETF,集中加碼金融板塊,偏愛ETF資產;前五大賣出標的分別爲特斯拉、特斯拉可轉債、標普500指數ETF(SPY)、英特爾和寶潔。

(8)ARK:聚焦創新發展,強烈看好比特幣

除了上述的機構之外,近來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女版“巴菲特”Cathie Wood帶領的ARK投資公司。

作爲去年全球增長最快的基金公司之一,其已在至少25家上市公司的持股超過10%,且ETF規模持續激增,達到580億美元。最爲重要的是,旗下五款積極管理產品的回報率在過去一年均超過100%。

基金君自然不會錯過其對2021年的最新投資主題方向。除了對電動車、無人駕駛、深度學習、新一代基因測序、數據中心再創造、視頻遊戲等的市場機會進行積極展望,更爲關鍵的是,ARK堅持唱多比特幣。

衆所周知,近來比特幣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有望衝擊5萬美元。

而隨着早期投資者紛紛嚐到獲利的甜頭,新進投資者頻頻減倉,比特幣值得戰略性配置的立場不斷受到追捧,在機構多元化投資的資產配置中也更具一席之地,畢竟在過去十年中,比特幣是唯一與其他傳統資產有着較低相關性的投資選擇。

2

下注中國、加碼港股爲投資大方向

總體來看,從投資方向來看,除去自身的傳統性偏好外,頭部機構依舊將投資重心放在了技術革新上,投資人類進化的方向成爲主流,這也就是美股科技股頻頻喫香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一部分的估值風險也需警惕,畢竟美股或在疫情轉好前受刺激措施進一步影響而不斷膨脹,而泡沫總會有被戳破的一天。

因此,資金從美股轉向有效走出疫情陰影的中國股市也是意料之中。

尤其是隨着A股抱團泡沫化風險激增,估值性價比失去一定的優勢,尋找港股市場獨特的優質資產迫在眉睫,這也是近來南下資金一片火熱的關鍵之處。

今天是港股市場牛年首個交易日,三大指數大幅走高,行業板塊普漲,市場情緒十分高漲,可謂牛氣沖天,不失爲牛年開了個好頭。

要知道,港股總體具備較好的估值性價比,除了可以配置受到低估的藍籌股之外,阿里、騰訊、美團、快手等國內核心互聯網企業相繼上市後,使得新經濟企業聚集性更爲凸顯,作爲傳統價值股和新經濟成長股雙輪驅動的資本市場——港股頗具吸引力,行情相對樂觀預期自然強烈。

結語

13F持倉報告一經釋出便被投資者譽爲“投資聖經”並不是虛言,畢竟大佬們的投資邏輯常常貫穿於長期性的投資佈局之中,學習且抓住風向十分重要。

如今,在後疫情時代,國內疫情相對穩定,經濟復甦進程積極,基於雙循環格局,伴隨着人們的新興消費潛力,企業的發展活力也將繼續得到釋放,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在這場國運紅利下,都將乘風破浪向着更好的投資未來行進。

(文章來源:格隆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