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是杜甫五言律詩中的名篇,此詩的題目至爲關鍵。旅,是杜甫從夔州白帝城乘船東下的旅途中。杜甫在白帝城是有生計的,雖然在亂世之中,也足以養活一家人。但是杜甫年老多病,思鄉心切,日日煎熬,於是毅然乘舟東下,繞道襄陽迴轉長安。這並不是一段尋常的旅途,也不是一首尋常的詩。

1、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首句“細草微風”四字非常怡人。正因爲有此怡人夜景,年老體衰外加旅途勞頓的杜甫,才從船篷裏走出來。杜甫的本意,或許只想出來透透氣,站到船面上,孤獨感卻油然而生。危檣,高高的桅杆,襯托得杜甫很小弱;獨,身邊沒有一人陪伴;夜,本該酣然入夢的時候,卻不能成眠;舟,漂泊在江面上。第二句的每一個字,都欲讓人大哭。再加上年老、多病、貧窮,可體會出杜甫回長安的心是何等堅決!

2、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說自己“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第二聯便體現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站在舟面上,星、月、平野、大江,四種景物,誰都可以收在眼底,然而“星垂”、“月湧”,非老杜寫不出來。若是小杜來寫,大概是“月籠大江流”;若是張若虛來寫,只能是“月照大江流”。

這聯詩非常壯美,然而越發反襯得杜甫渺小淒涼。漫天的繁星,天地一線間,垂沒在無垠的曠野中,一個羸弱的人影面對無垠的曠野,難免自覺渺小。清冷的月光,微風拂過處,湧動在浩瀚的江面上,一條窄窄的孤舟漂泊在浩瀚的江面,難免自覺淒涼。

3、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前兩聯寫的是旅夜,後兩聯是書懷。杜甫深知詩名會永垂後世,然而他並不滿足,他還有政治理想,他渴望建功立業,名垂青史。不然,他回長安是爲了啥?杜甫是要回去從政,匡君輔國。“名豈文章著”,“江山故園空文藻”,都表達出僅以詩名傳世的不甘心。倘若這就滿足了,哪裏不能寫詩,非要回長安幹嘛?

雖然有雄心壯志,卻已經年老多病,當官報國的希望應該不大了。這是杜甫最沉痛的地方,也是他最不甘心的地方。詩中的“官”,不是杜甫以前做過的官,而是他理想中要做的官,大概就是宰相或光祿大夫。儘管希望已經不大,杜甫還是毅然決然地要回長安,要抓住生命中最後一線時間,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是何等壯懷!

換個人,詩寫到這地步,早滿足了;仕途走到這地步,早灰心了。有人說第三聯配不上第二聯的氣勢,那是因爲他們只聽到杜甫說得淒涼,沒看見杜甫行的決絕。

4、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尾聯承接上聯的不甘心,寫目前的處境。雖老雖病,倘若已到長安,希望還是會大大增加的,不致如此淒涼。可現在,距離長安還有無限遙遠,戰亂未息,前途阻隔,能不能回到長安尚且未知。一隻小舟漂泊在江水之上,渺渺茫茫,無所依憑,就像天地間迴翔的沙鷗,不知將要飛向何方,落在何處。

這首詩是杜甫北歸長安旅途中所作,需要了解杜甫當時的情況,以及北歸長安的目的,才能理解杜甫所書的“懷抱”。杜甫此時身患肺病,夜晚已經無法安然入睡,需要墊着高高的枕頭,還有糖尿病,老花眼,距離去世不到兩年。杜甫缺乏北歸的路費,需要路上不斷地尋求朋友的幫助,路途也頗不平坦,戰亂依然時有發生。種種不利的因素下,爲實現匡君報國的理想,杜甫毅然北歸,決心毫不動搖。詩雖淒涼,實屬壯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