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变性人,大家第一个想起的恐怕是金星,但是金星名气虽然大,但她并不是第一个变性的中国人。

张克莎本名为“张克沙”,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但他从小并没有汲取到“男子气概”。

张克莎1962年出生,在家中排行第七,上面有5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虽然是男儿身,但他的行为举止都更像是一个女孩子。

张克莎不仅平时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还和女孩子一样热衷于留长发,玩橡皮筋,绣花织毛衣等,甚至他还像女孩子那样蹲着小便。

在学生时代,张克莎总是把自己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样。

而他种种偏女性化的行为让他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也让他的老师们非常困扰。曾有老师还建议他的父母带他去医院见检查一下。

那个年代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大于宽容,对于打破认知的存在,总是充满偏见和歧视。

因此,来自四面八方的舆论如海水般向张克莎涌来,在重重压力下,张克莎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上高中后没多久,张克莎就休学回家。好在家人们对他都极为包容和照顾,否则张克莎早就不堪压力而崩溃了。为了让儿子调整状态,作为部队高干的父亲选择让儿子从军。

那时,张克莎听到些消息说外国已经有人成功做了变性手术,为了能去广州军区总医院做手术,他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愿,踏上了服兵役的道路。

1979年,张克莎服兵役期间,在军营里和男兵同吃同住让他感到很不适应。他从来不和男兵们一起洗澡,只在晚上的时候独自一人偷偷去洗。

他还在朋友那注射了不少雌性激素,逐渐有了女性特征,而张克莎也愈发坚定自己就是女人。

三年后,张克莎的外表已经变得与女人无异。但遗憾的是,整个服兵役的过程中,张克莎都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前往广州区总医院做变性手术。

退伍时,退伍办看着女人味十足的张克莎,说他不是本人,不肯为他办理专业手续。所以他无法顺利找到工作,最后不得不在广东的一家玩具厂做女工。

同年冬天,张克莎通过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史研究室发表的一篇论文,第一次了解到“性身份识别障碍”,这是一种因为童年生活环境造成的对已有性别的排斥,只有通过改变性别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此前中国并没有任何变性手术的经验,这场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

1983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张克莎前往北京接受了变性手术。半个月后,中国第一个变性人由此诞生,张克莎终于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由于是绝对保密的手术,这一例非常成功的变性手术只作为内部的医学研究课题,被记录在科研的资料中,大众对此次改写中国性别历史的新闻毫无所知。

1983年底,术后恢复身体的张克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在当时长沙最具名气的百货商店当售货员。

虽然变性手术很成功,也很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渐渐地,张克莎的故事被人传遍了整个长沙城,她在工作时总是被围观和歧视。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一个爱她并且不介意她过去的男孩子。这个人就是张克莎的初恋。

不过,在男友父母的强烈反对下,这段恋情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失恋的打击和舆论的压力,让张克莎备身心俱疲。此时,她又想起了在玩具厂追求过她的老板,肖先生。

肖先生大她32岁,是名风流倜傥的香港富商。

曾经因为身体原因,张克莎拒绝过肖先生,现在她没有了顾及,便又重新鼓起勇气回应肖先生的爱慕。好在,对方对她痴情未改,还在原地等她。

1984年,张克莎与肖先生办理了婚姻登记,搬到了香港居住,但她一直没有告诉老公,自己是变性人的事实。

张克莎与富商结婚的消息传到了她一个老乡的耳中,这个老乡叫陈红利,他利用张克莎的身世一直在敲诈勒索张克莎。

最终,张克莎忍无可忍,只得忍痛离开老公,只身去往台湾发展,并开了一家餐厅维持生计。

1995年,张克莎在台湾写下了自传《女人梦》。其间她还曾参加过选美大赛,并最终进入决赛。

几年后,老公和母亲相继去世,据说,她的老公至死都不知道张克莎是变性人的秘密。

2003年,悲痛不已的张克莎结束了在台湾的餐馆生意,决定回到长沙,并计划出版自传《女人梦》,她不想再躲躲藏藏的生活,她想直面社会,让大家了解一个变性人生活的幸酸,以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关怀。

这本自传一经面世,媒体争相采访。提到与香港富商的那段婚姻时,张克莎泪流满面地说,丈夫很包容他,但自己当初却是为了利用他离开长沙才和他结婚的。

在张克莎独自在台湾打拼时,出于愧疚,她每个月都会在丈夫寄钱,打电话。她非常感激丈夫对她的照顾。

直到丈夫去世,张克莎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才知道,丈夫原来一直都知道她的事,但他依然爱她。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观念不再像从前那般保守。张克莎也终于结束了多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她从阴暗的角落走了出来,站在了渴望已久的阳光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