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作爲傳遞信息。

近日,網傳浙江溫州鳳陽村統一換門牌後疑將“門牌”寫成“墓牌”一事,引發全網熱議。

據報道,2月14日,某網友曝光浙江溫州鳳陽村網村裏的新門牌有些“辣”眼睛,據其描述:“村裏一排門牌被誤寫成墓牌,這種低級錯誤真的好麼,正值新年看到這樣的場景着實會影響心情讓人心生不悅,希望工作能夠嚴謹!”此舉經網絡平臺發佈後,不少網友紛紛認爲,“門牌變墓牌,這神操作太滲人,實在讓人憤怒。”

該事件在網絡上發酵後,當地政府部門隨即回應,此事系誤會,墓牌是一個自然村名稱。而鳳陽村村委會幹部也稱,墓牌村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叫這個名稱,視頻發佈者是從外地嫁入當地,對當地地理、綜合區劃並不瞭解,當地針對此事已報送公安機關介入處理。15日18時,視頻發佈者發佈澄清道歉視頻。

都說無風不起浪,明明沒有出錯,可經過自媒體捕風捉影,不加以覈實,就上綱上線質疑,活脫脫帶節奏嘴臉。而不知內情的網友也確實被帶偏了,不僅給當地政府部門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還浪費了一定的社會資源,確屬不應該。

事實上,這樣的“烏龍事件”本可以避免。作爲外地嫁入該村的居民,對當地地理、綜合區劃不瞭解很正常,剛看到寫有“墓牌”字樣的門牌,的確會感到大喫一驚,認爲搞錯了也正常。問題是,並非個別人家門牌“出錯”,而是整個自然村都“一個樣”,要是真的出錯,早就被其他村民發現了,根本不必坐等該網友曝光。其實,只要隨便問下家裏其他人,出錯與否一清二楚。實際上,只要多問一句,哪怕就是多想一下,該“烏龍事件”就可避免。

如此不聞不問,甚至表現出善於監督,富有正義感的樣子,實則是爲質疑而質疑,說不定,更是爲博眼球使然,犯錯不可避免。究其原因,是缺乏最起碼的媒介素養所致。

有網友就認爲,“發佈者故意爲吸睛而已,其實心裏完全知道這是自然村村名,以剛嫁過來不懂來搪塞而已。”“爲了走紅而已,嫁過來時結婚證上戶籍或者老公身份證上有村名,炒作而已。”

進入自媒體時代,個個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極大地方便了公民的監督。也不否認,自媒體在監督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監督更便捷,不等於可以隨便監督,胡亂監督。否則,監督不僅容易變味,還可能違法。

任何公民發揮監督權利,尤其是善於監督,幫助公共服務部門糾錯,對促進社會發展大有裨益。但監督與造謠只差一步,監督一旦越界就會走向“造謠”,不僅沒能發揮作用,反倒可能搬石頭砸腳。

有些事本來沒什麼,這麼一弄膈應人。如此質疑“鳳陽村墓牌”反被打臉,足以說明這樣的自媒體絲毫沒有媒介素養。更令人揪心的是,一些自媒體爲了點擊量,什麼無底線的事都會去做。諷刺的是,這倒很容易成爲網紅。

人人都是自媒體,豐富了傳播內容,新就業形態在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同時,也成爲許多人“副業創新”的沃土,甚至靠經營自媒體發家致富。儘管自媒體入行門檻低,但不等於沒有門檻,也不可能不講媒介素養。唯有講究媒介素養,按新聞傳播規律做事,才能走得長遠。

說到底,質疑“鳳陽村墓牌”事件反轉,自媒體也要講究媒介素養。尤其是面對企圖走負面炒作捷徑走紅的自媒體,社會應堅決用腳投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