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明媚,骑上我的小摩托,一路向北而,来到了开业两年多,不温不火,定位不准的一处建有仿古建筑群的民俗村,这就是位于未央区的“大汉宣平里”,也叫做“宣平門大通遺跡”。果不其然,这是一处汉代遗迹,和汉长安城有关。

汉代长安城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城墙上开了3个门,从北而南依次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城墙从东向西依次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城墙从西向东依次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城墙从北向南依次是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宣平门是汉长安城东城墙上最北边的门。王莽时代,宣平门改称春王门、正月亭,在十二门中还是居于首要地位。

古代的长安以东门为正门,长安城内城的布局也是坐西朝东,宣平门距东北城墙角约1150米,遗址位于今未央区青西村。在汉代,这个城门是东出西进的主要门户,老百姓在这个城门内外迎来送往。西汉出兵东征或远征西归,都从宣平门出入,宣平的意思是宣告太平,宣平门因此得名。

汉代为了加大保险系数,宣平门由前后两重城门组成,外面的一重郭门叫东都门,所以民间也把宣平门混称东都门或东城门。

当时,人们从东面进入长安城内,必须先到灞桥一带,经过东都门,再到宣平门,然后沿宣平门大街向西,到安门大街,在向南拐,最后到未央宫东阙。

从宣平门向西的大街横贯城北部,与厨城门大街相交。宣平门大街北侧经居民区,南侧经明光宫,全长约3800米,街宽45米。据考古发掘宣平门大街遗址分为御道和普通道路两部分是汉代国家级迎宾、送行仪式的主要道路。

宣平门西一公里处有一个楼阁台村,叠加在汉长安城宣平门大街遗址之上,就是现在我们站的这里。在汉代村落即为里,所以这里就被定名为“宣平里”。现在这个建筑群就在未央区楼阁台村宣平门大街遗址广场上。说了半天,在这里建了这个建筑群的来由说得差不多了。

按理说,有这么深的历史渊源,完全可以打汉文化牌,里面确实有穿汉服拍汉服甚至婚纱照的服务,但是搞不懂其他的商业定位,有美食街没问题,农家乐必备,有游乐场也没问题,毕竟要带着孩子来玩,但是与其他小镇相比,该突出的没有突出,应该有的汉代特色却没有突出,也没有突出宣平里的特点。

虽然现在这个地方不收费,但是冷冷清清,商户很少,参观的人也不多。原因不难想出,定位不准是最主要的原因。来一个地方除了吃喝玩乐,总得有点收获,本来可以集中打汉文化牌的,却没有这样做。目前这个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门外面的游乐场,成为附近村民和市民消磨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不过,这个景点离城内很近,人少,还免费,有机会还是可以去看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