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特斯拉而言是夢想走向現實的重要年份,這一年他們全球生產交付的電動車超過50萬臺,中國生產的Model 3以137459臺銷量拿下了年度新能源銷量冠軍,上海工廠的Model Y產線投入使用。2021年元旦,特斯拉便發佈了Model Y,共推出兩款車型,分別爲33.99萬元的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和36.99萬元的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比之前的預售價格大幅度下探。除了造型和空間的變化,Model Y在駕駛層面與Model 3還有什麼差異?近日,我們對2021款長續航全輪驅動版(下稱Model Y)進行了試駕,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外型設計——長高的Model 3 分量更足 底盤高度不變

作爲Model 3同平臺產品,兩者擁有高達75%的零部件通用率,外型也儘量保留更多的相同部件,兩者前臉的相似度實在太高,即使認錯也不奇怪。不過只要看到車身部分,還是能感受到Model Y要高出不少,車頭機艙蓋的傾斜度更大、前風擋的高度更充分。

前大燈造型沒有變化,但內部燈組增加了透鏡,與新款Model 3保持一致。另外,側腮部分標配LED前霧燈,這在Model 3長續航版上並不具備。

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爲4750/1921/1624mm,軸距爲2890mm。對比Model 3,軸距增加了15mm,長度增加了56mm、寬度增加了71mm,高度足足增加了181mm。不過加高部分並非來自下部底盤,而是車身上部座艙部分。從A柱前端的機艙蓋隆起開始,整個車頂的大拋物線曲率要更大些,車門與側窗的高度顯著增加,傾斜的腰線上提,車尾高度更充分。溜背車頂和短促的前後懸垂組合,整體造型宛如“大鼠標”,有利於將風阻係數降低至0.23Cd,對於中型SUV來說是非常優異。另外,這臺車的細節如側窗邊框、門把手、翼子板攝像頭的裝飾都改爲黑色裝飾,拋棄了之前的鍍鉻亮色風格。

外後視鏡採用黑色底座+車身同色外殼拼接,看起來非常簡潔,功能上支持電動調節、摺疊、記憶、加熱、倒車自動下翻、鎖車自動摺疊和自動防眩目功能,比較完善。翼子板處裝配了側後方影像探頭,這是視覺捕捉重要傳感器之一,360度全景影像功能可輕鬆實現。

隱藏式門把手也變成了黑色,與車身的融合度顯得更高,支持全車無鑰匙進入功能,同樣支持卡片式智能鑰匙和手機藍牙鑰匙。

受制於成本,Model Y並沒有採用Model X那樣炫酷的鷗翼式車門,不過仍然保留了動感時尚的無邊框車窗,後窗還使用隱私玻璃,而且車門的密封性也有顯著提升。

長續航版標配規格爲255/45 R19的輪胎,搭配19寸雙子星輪轂,不過雙色輪轂其實是塑料裝飾殼,可以花費8000元升級成20寸的感應渦輪輪轂。(Performance高性能版則採用前255/35 R21、後275/35 R21的輪胎和旋風渦輪輪轂。)這臺車匹配的是韓泰Ventus S1 evo 3系列輪胎,兼具優秀的乾溼地抓地性和不錯的靜音性。

尾部很有自身特色,擁有充分高度的車體採用較爲垂直的切面造型,有幾分Model X的既視感。尾燈造型與Model 3保持一致,應該也是通用件,美觀度沒有問題。底部保險槓做得很高,顯得尤其寬大,採用了外凸的黑色塑料底裙,上翹的造型能夠降低車底的氣流阻力,當然也能起到防擦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才能感受到造型的設計之美,流線的尾窗和衝壓式尾翼組合,用最簡潔的方法兼顧了美感和功能,整個車尾並非平面,而是內凹的曲面造型。快充和慢充接口依然集成在左後尾燈內,支持V3版本快充,充電功率超過250kW,在5分鐘內就可以爲車輛增添120km的續航里程,非常實用。

車廂佈局——車廂空間更實用 配備HEPA濾網和熱泵空調

Model Y內飾整體上與新款Model 3也保持了一致,改進的地方主要包括將中控臺的木紋裝飾延伸車車門板,車廂看起來更完整。中央儲物區進行了細緻的優化,將過去的“廉價感”徹底消除。我們比較喜歡這臺車貫穿式的出風口,車廂的空氣溫度比較均勻,避免了局部“吹風”的不適感。當然,無實體按鍵、單屏的人機交互讓這臺車達到了“包豪斯理念”中所倡導的設計與功能的極致融合。不過,全系車型僅提供眼前的這套全黑內飾,如果能夠增加一套淺色風格,相信會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全系標配帶真皮包裹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無論尺寸還是握感都與Model 3保持一致。橫輻上滾輪是方向盤的亮點所在,包含外後視鏡、方向盤調節等諸多功能都可通過滾輪的上下左右完成,也是很獨特的體驗。此外,方向盤加熱功能在Model Y上成爲了標配,而該配置僅在Model 3的高性能版上搭載。

15英寸中控屏是人機交互的核心所在,屏幕被分爲左右兩部分,左側主要用來展示車輛主控制界面,靜止時如前後蓋、中鎖、充電口開啓等都有直觀的圖案顯示,行車時主要顯示車輛和路況狀態,看起來非常直觀。右側相當於是多媒體、導航、車輛控制等綜合顯示區,控制邏輯清晰明瞭。由於其他的功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們展示特斯拉比較有意思的一些應用程序,比如畫板功能是支持觸屏繪畫,當然還有自制DJ等功能,趣味性和可玩度都很高,這是特斯拉比價有意思的地方。

中央扶手儲物臺與新款Model 3一樣,採用了精細化佈局。整個檯面兩側採用皮質包邊和縫線點綴,觀感和觸感都大幅提升。前方手機儲物板由原來插口改爲無線充電,還加入了類似翻毛皮的防滑材料;中間寬大的儲物格也由原來的翻蓋改爲滑蓋,滑動過程具備一定的阻尼感;後方兩個水杯槽也更換了材質和顏色。

貫穿式出風口和中控臺實木+啞光鍍鉻的裝飾延伸組合簡單好看,而且車門板也延續過去,整體的融合度更高,而且門板內襯也採用翻毛皮材質覆蓋,門把手還有皮質包裹,相當的有豪華感。另外,這臺車也採用了最新的熱泵空調,在冬季有更好的節能效果。空調系統也增加了HEPA濾網,能夠防禦“生化武器”。

前排座椅標配仿皮包裹,皮質軟硬度適中,偏硬的填充物保證了良好的承託性,並增加了可調節的腰部支撐,側向支撐也做得到位。功能上,主副駕駛座椅均支持前後、靠背、高低(4向)和腰部(4向)電動調節,駕駛位還帶有記憶功能。此外,Model Y全車座椅均標配有加熱功能,這項配置在Model 3上僅高性能版具備。

由於車廂的高度相比Model 3提升了不少,座椅也需要隨之升高,不過顯然特斯拉並不想針對這臺車單獨開發座椅,而是想辦法把座椅升高就解決了。通過在座椅兩側滑軌下方各增加基座,就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還爲後排腳部活動爭取到了更多空間。不過,我們注意到下方的空間完全是開放的,後排乘客如果不小心將水瓶、蘋果等圓滑物品滾落,很有可能會直接滾到最前方,對油門和剎車踏板造成安全隱患,在中部應該做一個小型的隔斷即可解決。

後排座椅材質與前排相同,座椅整體偏硬而且側向支撐也一般,尤其是明明縱向空間很充裕坐墊的長度卻偏短,對於腿部的承託力略顯不足。不過,空間方面倒是比Model 3大有提升,侃弟身高175cm,腿部空間約爲兩拳,頭頂空間有一拳多,最好的一點是兩側乘客的腿部幾乎可以伸直把腳放入前排座椅下方,享受了如頭等艙的感受。沒有配置中間頭枕,讓人有些不解。給了可翻折中央扶手並帶兩個杯架。

Model 3的天幕在前排被分割斷開,多少有些不完美。而Model Y實現一體式全景天幕,頭頂不再有任何遮擋,感覺更舒適些。

掀背式的尾門開啓方式是與Model 3的又一大差異,足夠大的開口的尾門徹底解決了Model 3大件行李物品進出不夠便利的問題,全系標配電動尾門而且可以設定開啓角度,實用性大爲提升。

尾廂容積暫未公佈,但目測來看比Model 3增加了很多,縱向與高度都很充分,寬度也算不錯,側壁包裹的比較平整,後端增加了凹槽。地板下方還有下探的儲物空間,載物能力相當完備,長途旅行也沒有問題。通過側壁上佈置放倒按鍵,可將支持4:2:4的後排座椅全部放平,而且與地板完全齊平,空間便利性與多樣性做得比較成熟了。

前機艙內同樣配置有容積可觀的前備箱,主要用來存放隨手揹包、提包等物品,在上車前、下車後打開前機艙取放物品顯得有品位很多,機艙蓋輕輕按壓即可鎖住,畢竟這是跑車纔有的待遇。

動力與操控——性能強勁 底盤舒適性更高 單踏板模式並不難適應

Model Y長續航版本搭載的是前感應異步、後永磁同步雙電機,綜合功率爲317kW(441Ps),綜合扭矩爲545Nm,0-100km/h加速時間爲5.1秒。續航方面,長續航與高性能版本均採用能量均爲77kWh的三元鋰電池,NEDC綜合續航里程分別對應594km和480km。從絕對的加速性能看,比起高性能版還有相當的差距,但是跟路面上大多數車型比,動力也可以稱得上是“碾壓式”的了。油門的設定在低速下分量比較重,很有性能車的感覺,動力響應對於油門的深度非常敏感,初次駕駛千萬不要隨便踩得很深或地板油,電機瞬間釋放的強大扭矩會讓乘坐者感到極度不適。最好的方式是逐步加深油門,去試探動力的爆發點,根據自己的掌控能力,逐步提高動力釋放的強度。總之,這臺車的動力儲備可以用深不見底來形容,無論起步、低速、中速甚至是高速階段,都能夠獲得比期望中更充沛的加速感,動力響應之快、扭力輸出之強大,無可挑剔。

駕駛感受上,Model Y的高坐姿帶來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舒展的身體狀態,感覺身心更放鬆些。方向盤比起Model 3略輕些、低速時也留有一定的虛位,日常使用舒適性提升了很多。再有就是底盤調校也明顯軟了些,不再像Model 3那樣鐵板一塊的感覺,在通過路面的減速帶、坑窪時彈跳的餘地更大,吸振能力明顯提升,在車內不會再有很生硬的感覺了。在舒適性方面,Model Y做出了以上三種妥協,但在引導用戶使用油門單踏板控制車輛上,這臺車也做得比較極致,不能調節能量回收力度,只能跟隨它的節奏了。前面說到,油門在低速時略顯沉重,較低車速時不可一腳深一腳放的控制油門,否則除了動力不可控,強能量回收帶來的制動力也會讓行車變得非常頓挫,只有輕踩油門輕放油門才能獲得平順的行車感受,這樣的駕駛體驗對於開慣燃油車的朋友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大約駕駛半小時左右大腦就能記憶並熟練掌握,其實並不困難。而且一旦習慣之後,用單踏板控制整個行車過程難度並不大,剎車踏板就留在緊急時刻了。當然,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當用戶徹底習慣單踏板動作後,有可能忘記“剎車踏板”的存在,對緊急時刻的制動埋藏了隱患。

底盤方面,依舊採用前雙叉臂獨立式+後多連桿獨立式的懸掛組合。Model Y雖然可看做是SUV,但離地間隙僅比Model 3提升了28mm,底盤的高度依然是轎車化的,通過性依然不是強項。不過在公路性方面,Model Y也沒有因爲車身升高而降低太多。一旦車速起來,方向盤依舊靈敏、指向尤其清晰,平直道路底盤依然保留了相當豐富的路面信息,而在過彎時車身的側傾抑制依然出色,底盤的過彎極限同樣深不見底,我們在一段高速公路的大彎道以100km/h時速全油門過彎,迅猛的加速帶來了強大的側向力,但輪胎的抓地力穩如磐石、車身側傾也很微弱,低重心、前後軸勻稱的分配讓車身沒有任何側滑的跡象。另外,這臺車在NHV和整車密封性上也比去年的Model 3提升了不少,高速行駛時車內的靜謐度大爲提升。

這臺試駕車配置了FSD功能,具備高速公路自動變道超車、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智能召喚三種比較高級的自動駕駛功能。其中自動輔助導航駕駛,需要打開導航系統設定好目的地,在通行路程中有高速公路,它會自動在下匝道前完成靠右和駛入匝道,體驗不錯。另外,我們也體驗了智能召喚功能,在停車場大約50米範圍內車輛自動識別方位、遇到障礙停止做得都不錯,但在定位上有一定的延遲性,這點估計在5G時代才能徹底解決。另外,系統即將實現城市道路的自動輔助駕駛和交通信號燈(含停車標誌)識別並反應,我們留意到屏幕上已經可以清楚顯示前方紅綠燈的數量和狀態,馬路上的雪糕筒識別的準確度也比較高,可見它的整套視覺識別能力已經進一步提升,未來駕駛輔助的能力會不斷提升,這是特斯拉最有魅力的特色。

侃弟點評:

作爲一臺帶着“玩具”屬性的電動車,Model 3也能在短時間內收穫那麼多用戶,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空間、便利性和舒適性全面改進的Model Y更受熱捧的原因了。當然,對於追新的年輕用戶,Model 3街車化帶來的後果就是不夠個性了,而Model Y還處於“很香”剛出鍋階段,能提到車的用戶都能接受“跪拜”了。我們認爲,Model Y當前正處於“割韭菜”的瘋狂階段,對於不差錢的用戶當然是早買早享受,未來如果推出單電機版把價格拉到30萬之下,市場會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