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後就會開始出現流口水、咬東西,甚至一邊喫手一邊莫名哭鬧等情況,而這裏面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萌發乳牙了。

不過,莎莎家的寶寶就沒有這些情況。她的寶寶已經7個月了,卻連一點要長牙的影子都沒看見,可莎莎同事家的孩子半歲就開始長牙了,鄰居家的孩子更有5個月就開始長牙的,這讓莎莎很是着急。

因爲莎莎的寶寶一直是母乳餵養,她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爲自己餵養方式出了問題,於是她請教有經驗的朋友是否要爲寶寶更換奶粉。

可當朋友得知莎莎是因爲孩子長牙慢的原因纔想換奶粉,忍不住笑了起來,朋友說孩子長牙的快慢與這並無直接聯繫,是她想太多了。

小寶寶長牙具備一定的規律

一般來說,長牙比較早的寶寶,會在4~5個月的時候出現抗拒喫奶、情緒不佳等出牙的表現,而出牙晚的寶寶可能會在10個月後纔開始慢慢長出小米牙。但寶寶們2歲半左右,基本可以長全20顆乳牙。

長牙的順序一般是由下到上,從中間到兩旁。比如最先長出的是下中切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門牙”,然後是上中切牙及側牙,再之後分別是下切側牙,就這樣按照左右這樣既定的順序萌發,但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排除有些寶寶不按常理出牌,跳着長牙的情況。

看到這裏,家長難免提出疑問,孩子長牙的規律如此明顯,那麼同樣都是小嬰兒,怎麼出牙還分早晚呢?

爲何小寶寶出牙有早有晚呢?主要是和這3個因素有關

寶寶出牙的早晚與成長節奏、遺傳、咀嚼能力等方面有着直接的關係,家長們不妨瞭解一下。

因素一:成長節奏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與規律,就像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走路早,也有一些寶寶走路晚一樣。

在長牙這件事情上,家長無需比較,只要孩子是按照規律,在一歲以前開始萌發便可

因素二:父母遺傳

出牙早晚也與父母的遺傳基因有關,家長如果心急可以問問家中老人,看看自己的長牙時間及速度,如果孩子父母有一方出牙晚,那麼寶寶很可能就在這點上受到了影響,新手家長可別忽視這一點哦。

因素三: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與長牙速度有着直接的聯繫,咀嚼能力強的寶寶長牙的速度,的確快於不常咀嚼的寶寶

因爲寶寶的牙齦比我們想象中的堅硬,所以有經驗的寶媽也會知道,當寶寶開始喫輔食後,特別是喫非流狀食物後,長牙的速度明顯加快,這與他們不斷鍛鍊咀嚼能力也有關係,所以一些經常喫軟爛食物的寶寶牙齒生長的速度也會相對慢一些。

雖然長牙這件事受以上方面的影響,但總的來說,只要寶寶能在1歲以前長出牙,就都是可以的。

當孩子進入長牙期,家長要注意這幾個小細節

許多寶媽認爲孩子的牙齒護理始於恆牙長出之後,實則不然。當寶寶乳牙萌出時,家長就要對其進行簡單的牙齒清潔了。寶媽可爲寶寶準備一塊紗布,纏在手指上,蘸些白開水,對寶寶的牙齒進行輕輕擦拭即可。

對於寶寶萌牙出現難受等情況時,寶媽可以爲寶寶購買咬咬膠磨牙,或是將食物切成長條狀,便於寶寶握在手中咀嚼,這些方法都更利於孩子小乳牙的順利萌出。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多大長全乳牙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