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时,她冰枝嫩绿、疏影清雅;白雪皑皑中,她迎风傲雪、幽香宜人。有人形容她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有人赞美她清雅脱俗,奇姿异态。王安石曾深情地吟诵,暗香沁人、凌寒独开;陆游也倾注真情地高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自古及今,描写梅花的诗词不可谓不多,赞美其高洁品格的词汇也层出不穷。但一生对其倾注心血,又花费大量时间描写梅花的诗人却屈指可数。

除了北宋的林逋,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诗人,对梅花的清逸幽雅简直爱不释手,却又不敢亵渎。下面分享的是才子荒林漫步,这首七律不着一个梅字,却彰显出梅花的孤傲品格。

梅花

北宋: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张道洽,字泽民,号实斋,他30岁即中进士,但由于不愿随波逐流,便一直沉沦下僚,甚至自己的同乡也不愿意照顾他。诗人晚年更是穷困潦倒,最终因饮酒过量,一醉而逝。诗人爱好梅花,心中有所寄托,一生写了三百多首咏梅诗,被后世称为“梅花诗人”。

诗的首联描写了梅花生长的环境,“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诗人喜欢梅花,也经常在郊野中寻觅。有一天他在竹林深处发现了数枝梅花,立即感到非常欣喜。

作者用荒林、野径、青苔、劲竹等意象,烘托了梅的品性;“一径苔”三字,也写出人迹罕至的氛围,更刻画出梅花的独特品性。

接下来诗人又采用拟人手法,进一步展现其不羁风格,“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也耻于向东风自荐,彰显出孤高傲岸的品格。

寒冬时节,万物萧条,在一片哀叹中,梅花却高傲地昂首,并挺直地屹立于风雪之中,在冰冷的世界中怒放。但它却不与百花争艳,更愿意独自绽放于无人之处,让人们赞颂其与世无争的襟怀。

诗人默默地欣赏,动作也是轻手轻脚,不愿打搅这位“隐士”所处的静谧环境。“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梅树生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她长在寒谷中,看似枯萎,只要根茎还在,春天时依然会抽枝吐蕊。

严寒的冬天,梅枝瘦弱,没有蜂蝶的陪伴,更无绿叶的陪衬,可是明月似乎被它的坚强所感染,她也沉醉于朦胧的月色中,让这高洁的花儿更显淡雅和神奇。

诗人太爱梅花,不仅白天写诗赞美、夜间梦中寻觅,而且酒后依然不忘怜惜,“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作者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生怕污损被风儿吹落的花瓣。

如此痴情,堪比梅妻鹤子的林逋,甚至比他还要陶醉其中。唐代诗人张籍曾说,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张道洽也是想亲近梅花,但又不敢在梅树下休息。作者此处虽然是虚写,但其爱惜梅花之意,却是不言自明。

张道洽的这首诗尽情歌颂梅花的美好情操,虽然全文不着一个梅字,但句句都传达出作者对其珍爱之意。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其向往之情,更彰显出自己远离尘嚣、清高疏放的品性。

梅花虽然没有荷花的娇妍,也不如桂花的芬芳,更不似菊花的淡雅,但梅花的坚贞顽强,历来就被世人称赞,更让无数文人墨客折服。这首咏梅诗虽然不能与陆游、王安石等人的名篇相提并论,但也是宋诗中的佳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