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在《有翡》中,滅門,絕戶,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小人物,小幫派,衆多。

所以,除了周翡這條線,要成爲英雄,成爲南刀宗師,謝允要與前朝解除羈絆,推動要復國者在當朝統治下安養生息,沈天庶要尋找海天一色,還有的副線,便是無數小門小派的掙扎。

或許這個世界最終極的問題,永遠是: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

四十八寨裏有很多其他門派,當年的李徵讓他們和而不同,各自發展自己的幫派實力,既可以選擇苦練自家功夫,也可以兼容幷蓄其他門派武功,整體算是最民主、也最利於推動彼此發展的一種管理方式了。

諸如瀟湘派,千鍾派等派別,是唯四十八寨李家馬首是瞻,真正從內到外,都做到了落地生根,心安處即吾鄉。

因此,上行下效,王老夫人救下的鄧甄,拼了命要保護的,既是救他的人,也是養他的人,只有真正認同並融入,纔會把四十八寨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呵護。

所謂亂世飄零, 因爲心無雜念,至少在死之前的所有年年歲歲,鄧甄真正有家園,有故土,有愛他,他也愛的人圍繞在身邊,不能不說,至少幸福過。

還有一些門派,是屬於走走停停,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風往哪吹,他就往哪走。簡言之,根據時局,時勢看吧,大當家不在,就想捲鋪蓋走人,地煞圍攻四十八寨,又想捲鋪蓋走人,聽說大當家中毒,更是要捲鋪蓋走人。

有人說,在原地怎樣過,離開原地到了遠方,定然也會過着與原地一樣的生活。

所以,可以想見那些無時不刻無法信任別人,也無法信任自己的人,註定在世間只是過客。

而如鳴風掌門蔻丹這類人,就如同江湖裏的殷沛一樣,想要的是不斷壯大自身,追逐名利聲望,渴望振臂一呼,萬人朝拜,他們追求的,可能未必是一個家族或者門派的興衰,事實上,究其本質而言,在乎的是權利和野心的慾望能不能滿足,也就是說,他們認同當時武林對強弱、尊卑、好壞、階層等的劃分標準,並努力遵循之,踐行之。

隱居,遁世,歲月靜好,不是殷沛、蔻丹所想要的。

想振興家族,要重振門派聲望,皆是因爲家族曾興旺,門派曾興盛,人前風光,江湖有名,這些虛妄卻讓他們發狂的東西,被喬裝打扮成都是爲了家族爲了師門嘔心瀝血,死而後已,着實有點可笑。

反而是像興南門朱晨,頗有些值得稱道的地方。

朱晨天生體弱,體質非常不適合習武。

在武林人才輩出,以武會友,以武結盟,以武爭高下、論權利大小的江湖裏,不能習武簡直等於殘廢,是對一個人的終生侮辱。

經商素來爲武林人士所不齒,哪怕行腳幫相較之下都似乎更高階一點點,甚至連楊瑾師父,之所以讓不會醫術的楊瑾當掌門,也是因爲他有一身武藝,可以代爲守護小藥谷,所以,在《有翡》江湖裏,武藝超羣幾乎可以和入仕途平級了,而諸如醫術,經商,屬於不入江湖人法眼的營生,引不起別人的重視,也得不到想要的尊重。

但朱晨不在乎這些,心平氣和地經商,想憑經商天分保住家族,慢慢發展,在關鍵時刻,其實也有些許作用,借馬車給周翡他們拖人治病,不也挺重要的嘛。

只可惜,的確因爲武功低微,朱晨妹妹還有一干手下全部死於地煞之手,若不是管家拼死相護,朱晨也必然當場喪命。

這也間接說明了爲什麼人人都要習武,渴望自己天資聰穎生來就是練武奇才,畢竟那樣的世道人心,要發展,要強大,首先得活着啊,盜寇橫行,地煞暴戾,官府無能不作爲,無一招半式,真真是寸步難行啊。

否則,何以後來吳楚楚與李妍,都開始用心練武。

所以,小門小派的掙扎,與其說是赤裸裸的職業類別的歧視,隱形的階層固化,不如說,是人命如螻蟻,攀上一個階層,便多一點活下去的希望,光大一個門派,便多一個庇護之所,聲望更大,名氣更響,實力超羣,便雞犬升天,能保自己的子子孫孫,以及更多的人,活着,且活得更長一點。

如果世間多幾個四十八寨,那,像鄧甄,朱晨,甚至是爲了一飯之恩就捨命一生的木小喬這樣的人,就有更多機會活着,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發揮特長,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吧。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